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三体1:地球往事 - 第37章 后记

第37章 后记[第1页/共2页]

从《三体》连载中得知,外洋科幻读者喜好描述宇宙终究图景的科幻小说,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不测。我是从八十年代的科幻飞腾中过来的,小我以为当时的作家们缔造了真正的、今后再也没有陈范围呈现过的中国式科幻,这类科幻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完整技术细节化,没无形而上的影子。而现在的科幻迷们已经翻开了天眼,用思惟拥抱全部宇宙了。这也对科幻小说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遗憾《三体》不是如许的“终究科幻小说“。创作《2001》式的科幻是很难的,特别是长篇,很轻易成为既无小说的活泼,又无科普的精确,更不管文的松散的一堆空架子,笔者对此还没有信心。

我以为零品德的宇宙文明完整能够存在,有品德的人类文明如安在如许一个宇宙中保存?这就是我写“地球旧事“的初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外洋科幻作家们是偏向于必定的答复的,当时的科幻小说中,外星人都以慈眉善目标形象呈现,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宽大,指引着人类这群迷途的羔羊。金涛的《月光岛》中,外星人安抚着人类受伤的心灵;童恩正《悠远的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爱情凄美而绚丽;郑文光的《地球镜像》中,人类品德的低下,乃至把技术程度高出几个数量级但却怀有菩萨心肠的外星文明吓跑了!

我曾经堕入宇宙文明点状化的这类思惟游戏中不成自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打发时候,我常常编些无聊但自发风趣的软件,现在网上重新风行的电子墨客就是当时的产品。阿谁期间,我还编过一个宇宙点状文明体系团体状况的摹拟软件,将宇宙间的聪明文明简化为点,每个点只具有描述该文明根基特性的十几个简朴参数,然后将文明的数量设置得非常庞大,在软件中摹拟这个别系的团体演变过程。为此我就教了一名可敬的学者,他是研讨电网实际的,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妙手,算不上科幻迷但也是爱好者,他对我阿谁弊端百出的模型停止了修改。软件运转时最多的一次曾在十万光年半径内设定了三十万个文明,这个用现在看来很粗陋的TUBOC编的法度在286机上运转了几个小时,成果很风趣。当然,我只是个工程师,没有才气停止如许级别的研讨,只是一个科幻迷玩玩儿罢了,从科学角度讲得出的成果必定没甚么意义,但从科幻角度讲却极有代价,因为那些成果所揭示的宇宙间点状文明的演变图景,不管精确与否,其诡异程度是很难凭胡想出来的。

假想中“地球旧事“的下一部暂名为《暗中丛林》,取自八十年代风行过的一句话:“都会就是丛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圈套。”

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在人类天下都很可疑,放之宇宙更不成能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