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之最强皇帝1 - 第51章 游侠儿的利弊

第51章 游侠儿的利弊[第1页/共4页]

一时,比斗的两人分出了胜负,收剑相互行了一礼,转过身来,站在老者面前,拱手道:“弟子演练结束,请王师斧正。”

世人闻言,顿时炸开了锅,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群情纷繁。王越大喜之下,竟然愣了半晌。史阿见状,朗声道:“诸位,莫要鼓噪。这二来,弘农王非常爱好剑术,门下却贫乏精于剑术的人才。是以诸位同门只要哪位能被弘农王看中,便能和我一样,被授予郎中之职。大师不要看轻了这个职位,郎中乃是弘农王近卫,每日出则伴随车驾,入则宿卫殿外,如果剑术高超又能得弘农王信赖者,更是能伴随弘农王练习剑术。如此亲信显要之职,平常哪有我等贩子游侠儿的份?今后弘农王得登大宝,则我等身为潜邸旧臣,更会获得天子的倚重,到时候,繁华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在王越神情恍忽之时,第二组游侠儿也已经比试结束,上前恭聆教诲。王越收摄心神,正在想该如何点评时,打院门口走出去一人。王越定睛一看,本来是弟子史阿。

但是,每天夜里,抚剑瞻仰星空,王越心中却总有一种既不甘心,却又有力的感受。他自幼习练剑术,想的是今后能奔赴疆场杀敌,靠本身的武功,博取一份功名。谁晓得被提拔入虎贲以后,蹉跎十余年,不过从虎贲节从熬到了虎贲郎中,空有一身技艺,却无处杀敌建功。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本身当年年青气盛,又自恃剑术高超,以是脾气孤介不肯合群,这才使得同僚冷淡,下属嫌弃罢?不然,当年(永康元年,167年)东羌、先零犯境关中,朝廷调派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征讨,从虎贲、羽林郎官中点选技艺高超者从征。羽林郎董卓当选,拜为军司马,其他诸人,也都别离被点选为假司马、别部司马、军侯之职,唯独对他,下属置若罔闻,不予举荐。这一战,从征之人皆立下了军功,董卓升迁为校尉,其他世人,也都各有迁升。现在,其别人的状况不得知知,但是董卓已然官拜河东太守,牧守一方,这怎能不让王越羡煞。

史阿闻言,嘿嘿嘲笑:“且不说弘农王是嫡宗子,又贤名远播,深得大臣推戴,担当大统,可谓十拿九稳。就算是天子偏疼董侯,到时候横生枝节,又能如何?繁华险中求,这恰是我等建功立业、酬谢主上的好机遇,不然,弘农王养你我何用?”

但是,如果是鲍炜、李氏兄弟如许的良家后辈倒也罢了,王越门下的弟子,却大多是从各地堆积到京师的游侠儿。他们固然讲义气,重然诺,情愿为朋友、恩主赴死,但是正如韩非所说的“侠以武犯禁”,这些游侠儿可向来不是金庸笔下“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相反,大部分的游侠儿,看重的,都是小我恩仇,对于本身的恩主,他们“言必信,行必果”,不吝负气杀人,冒犯律法。可惜与后代武侠小说鼓吹的侠义精力大相径庭的是,在贫乏公道公允的社会氛围里,他们也极少有人去锄强扶弱,用武力来蔓延公理。相反,大多数环境下,他们投效的都是处所豪族,为其充当虎伥。这是因为游侠儿们多数处置一些“涉黑”的活动,也常常一言分歧就负气杀伤性命,只要投奔豪强之家,才气获得庇护,免于被官府究查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