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之最风流 - 73 众议讨董能行否 首事忠云连薛礼

73 众议讨董能行否 首事忠云连薛礼[第1页/共6页]

荀成、许仲、辛瑷诸军中/将领都没有发过言,只是在听。

“明公这是在明知故问了。”

“这头一件要事,忠窃觉得:应是遣使去见臧霸,并见彭城相薛礼。”

荀贞问道:“志才此话怎讲?如叔潜所言,讨之不易,为何还必须做?”

就像姚昇说的,不管这件事的本质是甚么,只从大要来看,这毕竟是“朝廷之事、汉家之事”,是“该由朝中诸公决之”的,你袁绍不承诺,你挂了印,你连司隶校尉都不是了,你现在只是一介白身,却要跑去冀州搞起兵讨董,这不是“逆犯朝纲”是甚么?

戏志才等人作为荀贞的亲信,他们是晓得的,荀贞一向有讨董之意,当日在洛阳时,荀贞就是“主战派”,或称之“倔强派”,就曾多次建议袁绍该当当即起兵讨董,但当时“在洛阳起兵讨董”和现下“由州郡起兵讨董”倒是两件完整分歧的事情。

待诸人坐下,他缓缓说道:“起兵讨董是大事,要想把这件事办好,头一件事该是甚么?”

“八个字。”

既然即便有了“诈作三公移书”,也是呼应寥寥,只是“袁党”讨董,而在起兵后“这些讨董诸侯”又是各故意机,仅仅是大要上遵袁绍为盟主,实际上并不肯卖力去击董卓,那么这件事终究的成果天然也就如姚昇的判定了:“亦难成也”。在本来的汗青中,也确切没有胜利。

“首要的是这件事以后,这天下的局势会如何生长。”

刘备打仗政治高层的东西未几,他出身低,对高层的那些“朱紫”们之间的干系、友情很多不晓得,这时听了荀攸之话,他为之恍然,连连点头,说道:“若如君所言,则袁本初此次如起兵讨董,确乎是纵不堪、亦不负。”

有了这几个州的根基盘,以三州之力,构成一个半包抄圈,击洛阳一地,确如荀攸所说:纵其不堪,亦不会落败。

“当日董卓初入京,麾下兵卒未几,而刚才听明公讲当今的洛阳情势,董卓倒是已经一揽兵权,故执金吾丁原部、故大将军部、故车骑将军部,加上部分北军、西园的将校兵士,以及董卓已然入京的本部主力,大略计之,恐不在十万众之下,这十万众可不是黄巾,而是甲械精美,并且大多是颠末战阵的精卒,又据洛阳之雄城,环有八关之隘险,这和当日董卓初入京时兵微将寡、安身未稳、易於取之的情势比拟,已是天翻地覆之变,讨之将大不易也。”

“晋周”即晋悼公姬周,姬周是春秋期间最为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幼年时,因受晋厉公的架空而不得不客居周地洛阳,固然身没有在晋国的海内,但每当听到晋国有战乱忧事,他就忧心忡忡,每当听到晋国有甚么喜庆的事情,他就非常欢畅,这是因为他固然被架空出了晋国,可他毕竟是晋国的“公子”,他的运气和晋国的运气是休戚相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