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之最风流 - 43 李通难择良木栖

43 李通难择良木栖[第1页/共3页]

郎陵县外,李通驻地。

良臣择主,良禽择木,关头时候的一个挑选,能够会决定一世人、乃至一众家属的前程运气,何去何从,该不该现在选一方而投,该投从何人,李通的部下争论不下,李通也踌躇难决。

别的,吴霸也来了。

许仲想到了一个借口,他给孙策回书,写道:都尉战略诚高,然以吾见,与其拔上蔡、吴房,何如候李文达覆信?吾前日复遣使者,往见文达,备述以徐、豫之威德,再劝他从附讨布,文达如肯从,则郎陵即能断布军归路,适时吾与都尉、文达三路并发,幻灭吕布,反掌之易。

李通现下是个香饽饽,许仲、吕布争相拉拢他,包含之前孙坚也曾招揽过他,针对此,他的部下现在有三种观点。

孙策接到许仲的回书,与部曲商讨,感觉许仲说得有事理。如果能把李通拉拢过来,确是比破钞时候、兵力攻打上蔡、吴房为上。退一步说,即便李通始终不肯从附,也不打紧,最多等个七八日,看李通到底会如何覆信,真不可的话,完整能够再行攻上蔡、吴房之策。

李文达,即李通。

许仲倒是没有在信中扯谎话,他确是於前天再次遣使去见李通,不过他遣使去见李通的目标却并非仅是为了压服李通共击吕布,而更是为了能替荀贞把李通招揽到荀贞的帐下。计算路程、光阴,使者应是才到李通屯地不久,快则三四天,迟则七八日,约莫应就能有动静传回。

以为现在还未到挑选一方投奔之时的人数最多。

以为应当投从荀贞的人以为:投从荀贞有两个好处。

其次,自从击黄巾以来,十年间,荀贞转战豫、冀与徐,军功赫赫,今据徐方,文武济济,新有九江,又占泰山,兼有兖、扬之地,已是可对抗袁绍、公孙瓒的一方强雄,佐以孙坚之助,假以光阴,必然能成绩大事。现在如果举兵归附,来日可致繁华。

只是,虽无兴趣,要想回绝,总也得有个来由。

吴霸本来是汝南黄巾一部的渠帅,在一次作战中被李通擒获,由是投降,因为跟着投降的另有他的旧部兵士,为数很多,故而李通对他甚是重用。除别的,另有几个陈家的人。此陈家便是陈恭之族,陈恭暮年与李通共起兵,后被本身的妻弟陈郃所杀,李通为陈恭报了仇,攻破郃军,斩郃首以祭陈恭的墓,陈恭的族人、部曲因也就并入了他的部中。

起首,孙坚的族姓不如荀贞,这看似是个优势,但对李通等人来讲倒是无益。因为族姓不显,以是孙坚的帐下没有几个冠族后辈,他的部下多是中低层的出身,李通等轻易脱颖而出。比拟荀贞帐下,士族、大姓后辈浩繁,他们畴昔后怕是会不易出头。

来由不太好找,因为孙策的这个策画很有可行性,既然有可行性,那么该如何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