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之最风流 - 36 我所邀者仁民名

36 我所邀者仁民名[第1页/共4页]

荀贞抄袭的这两首诗,不管你是不觉得然还是甚为佩服,这两首诗立意精确,站到了道义的制高点上,不觉得然的那些,如赵然、郡丞李鹄也没体例加以诽谤,因是之故,一时候,郡中的言论,不管是农夫、黔黎,抑或士族、大姓,对荀贞这片怜农仁民之意均是一片褒誉。

郡中的士族、大姓闻得荀贞此二诗,表示不一。

再能兵戈,也只是一个“将”。为将易,为治国治民的“良相”难。

荀贞以魏郡太守的身份写出这两首诗,就从侧面道出了他在朝的一个底子,即王芬所说之“悯农仁民”,在刚颠末战乱、处所急需疗摄生息之际,这么两首诗出来,足可为州郡标杆,引发高低的赞美、正视。

人是政治的植物,特别是处所长吏,更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政治有关。

这首诗和上首诗都是后代李绅所写,名为《悯农》。从诗意上说,这第二首诗应当再续上两句,诗中讲“四海无闲田”,假定的是承平时的事情,现在值逢乱后,似应再续上两句战乱后的环境,但一来,荀贞没这个才气,二来,细想之下,就连承平时农夫犹饿死,何况现在战乱刚过以后?留个白,不往下续也行,给读诗的人留一个设想的空间,或许结果更好。

归根到底,他这么做还是想窜改州郡对他的印象,他不想让别人以为他只是“知兵善战”,他还想让别人晓得他也能够治民,因为说到底,军事是为政治办事的。政治才是第一名的。

荀贞手搭凉棚,张望好久,忽一喟叹,对侍从诸吏说道:“骄阳当头,农夫收麦不已。观此景,忽有所感,做了一诗。”

这也恰是荀贞的目标,他恰是出於政治的考量才把这两首诗抄袭了出来。

郡贼曹、决曹好办,只要有合适的人选便可,邺县县寺却难动手。

虽说较之秋收前,荀贞安逸了很多,但他也没有完整闲下来,时不时地出府去县外,观察邺县的秋收进度。

而百姓就分歧了,百姓没甚么家底,便是承平时也只是苦苦熬日罢了,一遭事情,顿时就成赤贫,那么多的流民从哪儿来的?在故乡连一粒粮食都找不到了,只好离乡逃亡。

皇甫嵩为冀州牧,上书朝中,要求减免了冀州一年的租赋,获得了州人的作谣称道,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这道上书乃至比他安定了黄巾之乱还更值得赞成,何哉?便是因为此故。

荀攸、审配等从吏闻之,皆低声吟诵再三。

“明公的意义是?”

黄巾起乱、黑山起乱,豪族、大姓、士绅当然丧失惨痛,可最刻苦的还是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不止合用於承平时,也合用於战乱时。就荀贞之所见、所闻,固然魏郡两遭贼乱,被灭族的豪强、士绅很多,可幸存下来的这些,因为有丰富的家根柢在,现在过得仍然是人上人的日子,就比如邺县赵氏,每天吃不完、抛弃的美食好菜就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