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之最风流 - 123 三战尽复东郡地(八)

123 三战尽复东郡地(八)[第1页/共3页]

卜己见是他慷慨昂扬,大喜,按住案几,倾身说道:“元钦口出豪言,必是已有破敌之计了?”

.T

脑筋里都是纸牌屋,有点投入不出来,玩物丧志公然不假,坐了半天写了两千字,明天少更点。

李骧不是承平道的信徒,是东郡的一个游侠,他幼年时学过“京氏学”,“京氏学”是前汉大儒京房初创的一门《易》的学说,京房是顿丘人,其学在顿丘颇是风行,只可惜《易》太难,他又是个猛鸷通脱的性子,赋性亦分歧适学此,肄业三载,学无成,有习兵法,三年,小有成,复习骑射击剑,三年,大有成,遂遵循赋性,改而志节任侠,因其略知兵法又善骑射,很快就在顿丘闯出了一个不小的名头,卜己起兵后他便插手,乃是东郡黄巾里的一员勇将。

皇甫嵩的战略实在说来并不高深奥妙,他只是突破了帐中诸人的思惟通例,帐中诸人会商来、会商去,思路都范围在围“哪座城”上,是围濮阳还是围白马?而皇甫嵩却跳出了这个圈子,他哪座城也不围,他派一支别部虚张阵容、大张旗鼓地假装去击白马,而自带主力留在韦乡。

皇甫嵩说出了自家的设法,荀贞由衷赞道:“孙子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窜改而取胜者,谓之神’。将军,你之此策便是真正的‘因敌制胜’,可谓神明。”皇甫嵩一笑,说道:“司马过誉了。”

――

不怪他们没人说话,实在是只能怪皇甫嵩的此策出乎了他们的料想。昨晚军议时,黄巾军的渠帅和小帅们如汉兵的将校们一样,也都是把目光范围在了濮阳和白马两城,以为如果皇甫嵩要围城打援,不是先围濮阳就是先围白马,却万没推测皇甫嵩竟然分兵两路,一起去击白马,一起却留在韦乡不动。如果他不分兵两路,统雄师而围一城,不管是围濮阳、还是围白马都还好一点,可他现在自带主力留在韦乡?

皇甫嵩麾下将校浩繁,这些将校有的是来自各地州郡的才俊,有的是在朝中有大背景,是寺人或重臣之后辈。为将者,“公”是将德之一,皇甫嵩作为主将,不能太方向他喜好的将校,当有军功可立的时候,也要分一些给别的的人,以是此次去击白马的任务他没有再交给荀贞或者傅燮,而是交给了北军五校的一个校尉,并参军中抽调了一批将校,合兵五千人,而他自带余下的军校兵卒留在韦乡。这天早晨,商讨定下了分兵后的各种细节,次日一早,阿谁北军五校的校尉便就统兵出营,大张旗鼓,号称万人,前去白马。

傅燮不是说:卜己或许会看出汉兵是想要围城打援么?

皇甫嵩善战多谋,威名赫赫,有他占有在韦乡,虎视眈眈,谁敢带兵出城去援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