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之最风流 - 10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10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1页/共4页]

郭典问荀贞的意义:“中尉觉得呢?”

许季读书多,答道:“是因薄落水而得名的。”

宣康惑然不解地问道:“荀君的意义是建议我部今后地渡河,偷袭杨氏么?”

“府君勿忧,我自有体例劝方伯收回此令。”

荀贞细细打量舆图,问徐福、许季、宣康:“卿等可有逐贼之策?”

荀贞见徐福谛视舆图,独不出声,乃笑问道:“阿福,你可猜出了公达之意?”

郭典、田丰啧啧称奇,诘问荀贞是如何压服了王芬,荀贞却就是不肯答复。

可只让王芬收回成令却还不敷,还得想体例把褚飞燕从杨氏、从巨鹿赶走才行。

荀贞、荀攸、宣康、徐福、许季等人立在舆图前,会商该如何才气把褚飞燕逐出巨鹿。

徐福说道:“杨氏周边的地形无益於贼兵,我军不能硬攻,要想把褚飞燕赶走,只能智取。”

宣康、许季没有看懂。

荀攸觉得然,点头说道:“前数日在郭太守为迎中尉而摆的酒宴上,田公引李左车之言,云‘百战奇胜’,现在就是用‘奇’之时了。”

王芬点头称是。

“方伯击杨氏之令,实不成从。”

……

……

王芬早就晓得《易》是荀氏的家学之一,他昔年与荀昱、荀昙兄弟熟悉,和荀爽也有过数面之缘,对昱、昙、爽三人在《易》上的成就佩服得是五体投地,——要非如此,他也不会轻信荀贞上书中所云之“击杨氏,恐倒霉”。

不过这一次,他不筹算再听令了。

阜城在杨氏的东北边,瘿陶在杨氏的北边,高邑在杨氏的西边,打下阜城后,此三地就能构成一个对杨氏的半包抄,单单把西北方向留给了杨氏城中诸贼,此是“围三缺一”。

郭典讶然,问道:“敢问中尉有何奇策?”

徐福答道:“荀君之意应是:我部先诈做南撤归赵郡,然后潜行向东,顺汦水西北上,从荀君最后落指的这个处所渡河,……。”

明天宴席上,田丰没有表示出他刚傲的一面,明天荀贞见地到他火爆的脾气了。

褚飞燕回杨氏是一退,荀攸建议击阜城是一进,一退一进之间,敌我两军大要上看矢未一发,而实际上在战术、计谋层面上已是比武一合。就眼下看来,是荀攸占了上风,褚飞燕的一退最多是一种战术,而荀攸所建议之一进,已是一种计谋了。

郭典唉声感喟,又说道:“方伯此令、方伯此令……,唉。”

前汉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吏案验,然后黜退”,本朝则是“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有所劾奏,便加退免”。这也就是说,只要王芬劾奏他俩,不需求像前汉时还得再由三公遣吏案验,朝中顿时就会对他们加以“退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