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然后下面没有了 - 127.第七章

127.第七章[第1页/共7页]

再有一个,边静玉实在也是想给沈怡找些事做。只要沈怡忙起来,就不会感觉眼下日子艰巨了。

边静玉筹算把这些清算出来送给沈怡。

“怡娘,你来帮娘看看,可另有甚么落下的。”苏氏明显已经清算出了好几大包的东西,却总怕本身筹办的还不敷充分,“如果能给你父亲带些书出来就好了。你父亲……那就是个无书不欢的人啊。”

总之,边静玉想得很全面,却没重视到本身这两年完成的功课竟然有这么多!看着几个装满了册子、书画的箱子,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看来,他得点上蜡烛熬上几个彻夜才气把这些都清算出来了。

以是,若幕后的人是真的想要弄死沈家人,那么他们这类非要把放逐地改成南婪的行动,很能够是做了无勤奋罢了。而如果他们没想要弄死沈家人,他们花力量做了这些事,又到底是为了甚么呢?

只要沈怡能对峙下去,待到沈德源今后平-反了,他立时就能去插手科考、一鸣惊人。即便做了最差的筹算,沈德源很难被平-反,那对于沈怡来讲,现在多读点书也是一件功德。书能叫人明白事理。沈怡不想华侈一身的才干,能够去给别人做幕僚。比及他帮手的人一上位,他们家也一定不能平-反。

对于久居都城的人来讲,西北和南边都不是甚么好处所。

送走安平伯府的管家后,沈怡翻开回帖看了起来。

伯爷的设法很简朴,他既然信了边静玉的解释,感觉“@”是一个表示祈福的标记,那么既然他在拜帖中得了沈怡的祝贺,天然也要在回帖中还一份祝贺。在伯爷看来,这“@某某”固然看上去有些奇特,但应当就和手札开端的“敬颂”、“百拜顿首”是一样的,是一种礼节,标上今后更显得态度朴拙。

南婪那处所听上去可骇,但去了南婪也不必然就死人啊。这类可骇只源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大师都说那地很可骇,不明本相的人就都信了。像苏氏,当她还是官家夫人时,她在夫人集会上就听过很多和南婪本地有关的闲话。但真计算起来,只怕在南婪病死的犯人还不如在西北矿上累死的犯人多。

沈怡尽力笑了一下,安抚苏氏说:“娘,我内心都记取呢。”这份恩典,他深深地记在内心。

南边的话,朝廷把最南面的那片地盘统称为南婪,把在那片地盘上糊口的人统称为南婪人。但实在,南婪人是由大大小小上百个氏族构成的,他们各有各的说话微风俗。那儿的风土情面自成一体,以氏族为单位停止自治,朝廷指派畴昔的官员名存实亡,不但没法对本地的百姓停止办理,还常常会因为本地产活泼乱而丢掉乌纱帽,乃至丢掉性命。除了这一点以外,本地的气候也让人非常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