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抢救大明朝 - 第314章 与谁共江南?

第314章 与谁共江南?[第1页/共3页]

此时和他共处一室的,就是号牧斋的钱谦益,字虎痴的黄斌卿,字侯服的前任浙江石浦海军游击张名振,以及郑芝龙的宗子郑森郑大木。

这几位当中,钱谦益是郑森的教员,黄斌卿则是郑芝龙的福建同亲。而张名振则是南京的勋卫出身,虽没有参与玄月份的南京“阉党之乱”,但还是因为家内里并吞了军屯田,被右班御史找了个茬,罢去官职成了钱谦益的门客。固然衣食无忧,但倒是和宦途无缘,并且家里的地盘也丢了七八成,当然是一肚子愤懑。

此时现在,月明星稀,晴和无风,秦淮河两岸,恰是灯火灿烂时。三庙门内泉国公府的天井之间,花厅以内,郑芝龙一身儒衫,踞坐席上,问出的倒是这么一句话。

现在军屯卫不管耕户种甚么,一概都是三到七斗米的租子。并且没有分外的分摊、赋税、徭役、加征。

对于真正租田耕作的民户、军户(现在也免除军籍)而言,如许的租子绝对能够喊皇恩浩大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200万户就是凭借朱慈烺的耕户了......如果将来朱慈烺将全部东南统统的军屯、官田都归入军屯卫,那么他节制的地盘很有能够会超越8000万亩,耕户将会达到400万户,每年收取的地租将会达到3200万石!

“是未几!”钱谦益道,“他们本来要交的租子,每亩不会少于一石,但是朝廷却得不到几斤米。”

“地盘有五千余万亩了......”钱谦益苦笑道,“此中三千五百多万亩是从金陵勋贵、勋臣那边抄没来的。余下的则来自四个两淮盐总和淮安、扬州、凤阳、应天、镇江、滁州、和州、太划一州府的军屯官田清算。

郑芝龙看着儿子。

东南的田,只要不是梯田、坡田,一亩产米两石的均数都有。如果租地主家的田,一石米的租子绝对是不会少的。军屯田只收五斗,那绝对是个优惠价。

固然他们不是军籍,但是通过军屯所,朱慈烺还是能够直接从他们中间征募兵丁!而军屯所的权威,也能够让他们免于被其他士绅和官吏剥削。

郑森道:“儿子上归去舟山时曾路过上海,发明那边有一条既深又宽的吴淞江注入长江入海之口。不管长江口有多大的风波,吴淞江内都风平浪静。并且吴淞江两岸地形开阔平坦,水网纵横,吴淞江的另一头又通往姑苏,流入运河......真的是得天独厚啊!一旦开埠,十年以内就会超越安平,成为天下第一港!如果以天下第一港为依托,朝廷说不定能办起能够纵横七海的海军。”

“是啊!”郑芝龙点点头,笑道,“出海但是又苦又险,也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人没得体例,才冒着奇险拿命换银子。如果有了百十亩的水田,谁还肯跑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