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妻为大都督 - 第261章 折昭的烦恼

第261章 折昭的烦恼[第2页/共3页]

如此之法,后遗症颇多。

然朝廷没想到这振武军多数督府倒是了得,家底也甚是丰实。

只不过,这些事情却不能对崔文卿申明,更不能流暴露安石丞相对崔文卿的正视,苏轼也只能将这些苦衷压在了心底。

这封劳烦秉笔丞相亲身动笔而书,且非出自别人之手的公文,一看就不是那么简朴,不消问也是为了协商大事。

能够与如许的高才逸士成为老友,特别这小我还是名震古今的苏轼,崔文卿在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小高傲的。

※※※

故此,王安石要求官家特地找到了集贤殿大学士、落雁郡主陈宁陌,让她能够收崔文卿为门生,研习五经六义,以便备战来岁的科举测验,传闻陈学士已是同意了下来。

此时现在,在府谷县外的振武军中军大帐,折昭很有些愁眉不展的感受。

酒酣耳热之际,苏轼忽地悄悄一叹,收敛笑容当真开口道:“文卿兄,再过几日,鄙人便筹算返回洛阳了。”

昨日,王安石的复书到达府谷,对崔文卿所提出的异地安设之法大是嘉奖,更提及就连官家,也非常承认这个主张。

笑了笑,苏轼正容言道:“总归一句话,鄙人期盼文卿兄能够尽快前来洛阳,到时候我们兄弟俩在把酒言欢。”

悄悄一叹,崔文卿亲身为苏轼斟满了杯中美酒,举起酒杯镇重其事的言道:“苏兄此去,你我再见只怕要在数年以后了,这一杯酒权当为苏兄践行,还望苏兄不要健忘崔文卿这个朋友。”言罢,一饮而尽。

故此,官产业殿下诏奖掖振武军多数督折昭,并赐黄金一千两,绫罗绸缎五百匹,统帅甲胄一套。

折昭乃是武将,对于这些东西并不善于,她一来筹办调集各地刺史前来筹议对策,二来也想听听想出“异地安设”之策的崔文卿的定见,以便做出精确的决策。

王安石更在信中毫不避讳的言道,如果崔文卿能够考取科举进入宦途,必然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对府州来讲,当前不但面对江南道哀鸿接管事件,更要筹办呼应资金,还要开端动手建立第一批安设村落,可谓任务严峻,任务艰巨,事情烦琐。

陈学士本就是苏轼在国子监时候的儒学教员,她的本领苏轼在清楚不过了。

一听此话,苏轼刹时明白了过来,嘴角溢出丝丝嘲笑:“你说司马唐?虽则为贵胄后辈,但也是文卿兄你的部下败将罢了,不敷为道,何况,你乃杨文广外孙半子,那老头儿出了名的护短,是绝对不会坐视你遭到一丝一毫的委曲的,即便是司马光,也是不可。”

首要卖力救灾事件的计相韩琦,更是直截了当的当殿以为“异地安设”之法乃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可谓救灾布施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