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弃妇的极致重生 - 第125章 在路上(三)

第125章 在路上(三)[第1页/共4页]

张四郎走出大门,举着火把四周张望了下,公然从官道的一端行来一长队的人马,头前开路的是几个骑马的甲卫,他们一手持缰,一手举着火把,正朝驿馆奔来。

说完,小声嘀咕了一声,“甚么眼神儿呀,竟把大管产业作了郎君,我们郎君但是名满都城的崔家玉郎呢。”

两人围着炭盆一边喝酒一边谈天,待天气完整黑下来的时候,王大伸了个懒腰,道:“天儿不早了,估计也没人再来了,你去把大门锁了吧,我们也好早早睡觉。”

王大晓得本身认错了人、闹了乌龙,不免讪讪的笑了笑,然后迭声命张四郎去清算洁净房间,再去将厨娘唤醒,让她烧水烧饭。

马车里的崔义也呵呵只笑,道:“好了,从速去筹办房间吧。”

王大谨慎的随牛车进了院子,抽暇问了下跑前跑后的阿大:“敢问小郎,牛车里的朱紫是哪位郡主娘子?!”

隔着漫天的大雪,张四郎虽看不清来人的奉侍和详细人数,但这纷杂的马蹄声还是提示他,来人必定很多,起码也有上百骑马的甲卫或者部曲。

故事很多,但结论只要一个,那就是长乐公主在贤人皇后跟前,比太子都有分量。

他将手里的火把放在门口的火盆上,解下蓑衣,抖了抖身上的落雪,哈着气说道:“明天真是邪门了,这么冷的天,另有人来驿馆。”

王大窝在屋子里,守着个炭盆,一边烤动手,一边看着窗外的大雪纷繁。

不过,他并不妒忌,王大是驿馆的白叟,本身入驿馆这几年,没少得人家的提点。再说了,他还想跟着王大多学几年呢,仅这察言观色的才气,就够他学上好些日子的。

巧的是,就在王大测度来人的身份时,一辆马车缓缓驶了过来。

王大却没有这么早下判定,司直不是甚么大官,但来人却又有这么大的场面,定是个勋贵或者世家后辈。

年青差役姓张,在家排行第四,人称张四郎。

彼时的人见了皇室贵族虽不似满清时那般卑躬屈膝,但浅显的升斗小民见了贵族,还是心胸畏敬的。

张四郎忙应了一声,起家穿了蓑衣,有从火盆里取了跟燃得正着的木棒,权当火把举着出了房间。

这时,马队已经来到了驿馆门前,打头的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壮男人,他并没有穿甲胄,而是穿戴厚厚的棉袍,头上戴着胡式的浑脱帽(唐时一种羊毛毡帽),手里提着鞭子,他坐在顿时冲着王大和张四郎拱了拱手,道:“吾家郎君乃前大理寺司直,今回籍丁忧,想在驿馆过夜一晚。”

王大不愧是驿馆里混了二十多年的白叟儿,别看他的职位不入流,但这些年的见地却真很多。

小厮弥补道:“额,奴探听了一下,那小官姓崔,且他的娘子是位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