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纳兰全词 - 木兰花

木兰花[第1页/共2页]

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分袂滋味重尝。

开篇弁言表白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季,梁汾南的母亲归天,纳兰在他回籍奔丧时写下这首《木兰花慢》为他送别。

②清商:商声,为当代五音之一。古时因其音悲凄清冷,故得名。此处借指入秋后的风雨声。潘岳《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⑩螿:即“寒蝉”,是蝉的一种,较小,墨色,生有黄绿色的斑点,春季时鸣叫。

【注解】

①迢递:高远的模样。

入夜秋雨本来是仍平常之事,或许是因为要送别朋友吧,这点点秋雨声才显得如此恼人。纳兰生性多愁善感,重情重义如此,沉寂的秋夜里必然是难过万分。

疑将。水墨⑤罨疏窗。孤影⑥澹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筹议⑦。荷裳⑧。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今后羁愁⑨万叠,梦回分付啼螿⑩。

③麝粉:香粉,代指胡蝶翅膀。

盼银河迢递①,惊入夜,转清商②。乍西园胡蝶,轻翻麝粉③,暗惹蜂黄④。

纳兰在末句才将“送别”二字诉于词面。螿是一种蝉,喜于春季鸣叫,文人常用于表示悲戚之情,是一种首要的诗词意象。纳兰在末端时说,你就要踏上远行的门路了,今后今后忧愁就会时候缭绕于心,梦醒时耳畔尽是聒躁的秋蝉声,可见他对朋友的离愁别怨与不舍之情。

“乍西园胡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西园,本是某一园林名,后代用于泛指园林。秋风乍起,惊扰得蜂飞蝶起,一派苦楚的秋景,此处暗指宦海宦途的变幻不测。

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⑧荷裳:用荷叶做成的衣服,这里指荷叶。

【典评】

④蜂黄:本意为妇女涂抹于额头的一种装潢品,这里代指蜜蜂。

⑥孤影:孤傲的身影。潇湘:本来指湘江,或者指潇水、湘水,在这里代指潇湘风景。

⑨羁愁:离人思乡的愁思。万迭:深厚、浓厚。

“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一句与那首《浪淘沙·秋思》有类似之处:“端方一枝荷叶盖,护了鸳鸯”,貌似为同一种语境,实则分歧,一种是孤苦无着,另一种却存有一线暖和。或许恰是词人表情的窜改而形成这类分歧。

“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春季已经到了,荷塘中一片萧索风景。这番景象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的意境非常类似:“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⑦筹议:考虑,分歧于当代汉语中的参议之义。

纳兰在开篇时化用了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建立了词的立意和基调。本来盼着高远的银河呈现,没想到入夜时却下起了悲凄的秋雨。自古以来,文人骚人们都将秋雨和愁思联络在一起,本来心中已够悲苦,可清冷的秋雨恰好淅沥个不断,离别的伤感之情更稠密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