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纳兰全词 - 淡黄柳咏柳

淡黄柳咏柳[第1页/共2页]

这首词咏的是秋初之柳。纳兰开篇写景,抒怀作结。描画了初秋时分柳条垂垂暗黄的景象,以此抒发了贰心中的难过与苦闷。柳条常常呈现在文人骚人的诗词中,表拜别之意,纳兰的这首词也是如此。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③,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④。红板桥空⑤,湔裙人去⑥,还是晨风残月。

①三眠:三眠柳,指柽柳,又称为人柳。这类柳树的枝条非常荏弱,有风吹来就会不时伏倒。《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柽柳又称三眠柳。

“一树夕阳蝉更咽,曾绾灞陵拜别。”落日西下,树影垂垂拉长,哽咽的蝉声引发了词民气中的悲苦与苦楚。而“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惨。”飞絮已经落入水中化作无根的浮萍,词人空自悲切着,无人诉说。

【典评】

⑥湔裙人:代指恋人或某女子。湔裙本来是为了化解灾害,后唐李商隐《竹枝词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谓三今后她将“湔裙水上”来会,后代就用此典来借指恋人或者男女情恋之事。

③苏小恨:比方与恋人分离的难过。

【注解】

⑤红板桥:用红色的木板制作而成的桥梁。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之四:“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晖。”

②灞陵:古地名。本来称为霸陵,故址在现陕西西安市东。汉文帝之坟场,是以得名。三国魏改称为霸城,北周建德二年废。

三眠未歇①,乍到秋时节。一树夕阳蝉更咽,曾绾灞陵拜别②。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惨。

④游冶:外出玩耍。章台:秦宫殿名,因宫中有章台而得名,这里是指倡寮舞馆。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还是晨风残月。”这几句很有些柳三变的影子,可纳兰显得更利落,既然已经在红桥之上,再没法挽回甚么了,干脆就告别吧。晨风残月还是,伊人已去,空留悲怆。

纳兰通过写柳抒发了本身的人生感悟。词中寓情于情,基调向上而深沉。离别的景象令人不忍健忘,整首词空灵婉约,美好动听。

上片开篇即点名了时节,“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时至初秋,一个活泼的“乍”字描画出了秋的突但是至,作为离愁别绪的铺垫。固然这里尚未写到别离,也没有决计去衬着氛围,可一个“乍”字,就托出了伤离别的情感。

苦楚的景是为了烘托心中的悲惨。词人看着这阑珊的人间万物,只能在无法中品着这良辰美景。整首词情致凄婉哀痛,是一首咏物佳作。

转至下片,词人的心中仿佛开畅了些,他和顺地写下“长条莫轻折。”别等闲地去折那柳条,固然拜别就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