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纳兰全词 - 采桑子 居庸关

采桑子 居庸关[第1页/共1页]

康熙二十一年间,纳兰被康熙大帝派赴西域“觇唆龙诸羌”,主如果为体味决西北的题目做筹办。而本文《采桑子》便是作于此次离京路途上。纳兰当年就是今后路过,于兵马倥偬的间隙赋得这曲《采桑子》。

词上阕首要写景。本来杜鹃啼血这就是凄美已极的传说,再加上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声,更令民气惊。不但是险要的关门相峙着,沉峻一如千年之前,只是此次来的是纳兰一行人。马蹄声碎、杜鹃声惨、军行报时的更筹声相互参杂,在纷繁满盈的黄尘中若隐若现,就是一幅铺满灰尘的居庸关汗青的画卷。纳兰或许是从中看到了本身的影子,看到了本身的生前身后都也是风雨。纳兰的一颗心是多么的敏感,如许的考虑和孤单也是天然的。“孤单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紧接上句,看来纳兰是一意将这冷意抒发到底了。“鱼灯”是古时帝王陵寝之灯。此时写来实在是一惨痛阴沉得紧的意象。

④鱼灯:鱼形的灯。

①巂周:古时燕的别号,亦称子规鸟。严关:险要的关隘。

巂周声里严关峙①,匹马登登②,乱踏黄尘。听报邮签第几程③。

【典评】

③邮签:前人的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②登登:象声词,同蹬蹬,指马蹄声。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孤单鱼灯④,天寿山头冷月横⑤。

⑤天寿山:现位于北京昌平东北部。黄土深厚,原名黄土山,明建十三陵后改名天寿山。古为军事要地。

传闻纳兰身后数日,当时他窥伺、安抚的诸部落都来归顺朝廷,就是前面所言“乌孙入质”,但是时候已晚,只让人感觉世事多变,如此风趣!这究竟到底是老天对纳兰的最后可惜,还是无情调侃?皇上的嘉赏、老友的赞誉都已经是身后旧事了,事到现在,试问独对一坟孤冢,另有何用?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