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1页/共42页]

胡适对新诗的“尝试”,在诗体束缚方面开民风之先;郭沫若的新诗充满“新的光亮和新的热力”(《女神之再生》)。但是,在新诗的意象、境地、神韵方面却未见像样的服从。

本书不肯置评鲁迅所谓“因‘亲共’而回避”之论,因为没有任何质料证明,鲁迅在1927年有“亲共”的经历。但他对傅斯年和顾颉刚之怨怼,多是猜忌而至。鲁迅眼中的顾颉刚,不但是“梅毒菌”,还是要毒害他的“清党”人物。而究竟是顾颉刚乃一朴重博学的学者。中华群众共和国建立后,为两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代表。

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山残水,留于累臣共一死;

1992年,百花出版社出版了《方令孺散文集》,序中说:“方令孺,我国当代女墨客、散文家、当代文学传授。”

且不说朱自清此诗论是否经得起考虑。比如“中国贫乏冥想诗”,“又只是观山玩水,写入诗只当背景用”,就说错了,诗经、楚辞、唐诗里,冥想诗多得很,庄子、李白诸公向来都是景象融会,那里“只当背景用”?庄子、楚辞不是多有“摸索人生底子题目”的名篇吗?“看天然作神,作朋友”,更轮不上“郭氏诗是第一回”了。屈原的《离骚》融人、神、天然于一体,构成一幅非常雄奇绚丽完整的丹青,意味墨客高洁的品德,早“郭氏”几千年。朱自清论郭沫若新诗时,对中国诗传统采纳虚无主义,论郭沫若就落空根底了。

郭沫若的笔墨最早提到朱自清,是1922年7月,比朱自清日记中提到郭沫若早两年。郭沫若在《缔造十年》中说,在上海的由马霍路迁到民厚南里的泰东书局编辑所,他常常与张闻天、汪馥泉等作家见面。

引钱穆门生余英时祭奠教员挽联作结,或可公允:

1948年年底,束缚军束缚北平时,百姓党开端“抢救学人”的打算。胡适托邓广铭转告陈寅恪,南京当局已派专机到达北平南苑机场,拟接胡适、陈寅恪等闻名学者去台湾。陈寅恪对邓广铭说:“走。前很多天,陈雪屏曾专机来接我。他是百姓党的官僚,坐的是百姓党的飞机,我毫不跟他走!现在跟胡先生一起走,我心安理得。”

1936年,三十四岁的梁实秋与二十七岁的李长之了解。二人了解缘于笔墨之交。1935年,梁实秋颁发了《成见集》。不久,《国闻周报》即颁发了一篇文章《梁实秋著〈成见集〉》。闻一多见到后,写信奉告梁实秋,说是清华一名刚毕业的门生写的,很有些见地。

胡适并不介怀钱穆对他有微词,一向和睦相待。一次,商务印书馆想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课本,胡适立即想到曾在中学教书多年的钱穆,便请钱合编。钱回绝合编。他以为二人的中国文学史观底子分歧,最好各编一本,让读者比较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