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龙兴华夏 - 第二百一十章 困顿中的机会

第二百一十章 困顿中的机会[第1页/共4页]

“鲲宇谈笑了!前番闽厂布施运船,解招商局之大困,尚不敢有忘,今后就是有了铁甲船,‘威远’之功,也是不成或忘!”李鸿章道。

“此次出使西洋返国。船到上海补给时,亲眼所见各沙船船行困顿之情,是以日思夜想处理之法,终有所得。”林义哲想起了目前中国传统的内河沙船运输业的凋敝景象。不由得在内心感喟了一声。

“吐握余风久不传,穷途何意得公怜,偏裨骥尾三千士,风雨龙门四十年。报国恨无前箸效,临终犹忆泪珠悬,山阳痛后侯芭老,翘首复兴望后贤!”

招商局建立之初,也和沙船业一样,与本国轮船公司产生狠恶的合作。但因为船政的大力支撑,英国泰初、怡和轮船公司,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均多次针对招商局建议的商战都被击败,在一干熟谙近代西方贸易运作规律的“大班股东”的通力合作下,旗昌公司停业,泰初、怡和则被迫三次与招商局签订“齐价条约”。朝廷的政策支撑,与经历丰富的官方经理人之间的通力合作,使招商局敏捷翻残局面,跻身中外大轮船公司之列的首要启事。跟着招商局停业的不竭扩大,不但吸纳了很多沙船业的海员劳力,也给沙船船长们带来了一线但愿。

周馥是安徽东流人。幼年勤于攻读,青年时父亲归天,国事日艰,家业凋寒,乃在乡间教书,不久流浪江湖,写字卖画。咸丰末年,避战乱展转到省会安庆。同治元年春李鸿章组建淮军。周馥应募,深得李鸿章赏识,即“招往办案牍”。今后,他跟从李鸿章办洋务达三十余年,诸多赞画,深受李鸿章倚重。

听到林义哲说出“沙船”的事来,李鸿章的眼神为之一亮。

李鸿章的归天让周馥哀思万分。回想三十余年相随,诸多洋务实业依为臂助,坚信不疑。这类始终不渝的知同之情,使他铭感肺腑,一旦永诀,岂能健忘!他曾赋诗以示记念:

林义哲的“船务分离”体例。就是将造船厂从江南制造总局当中分离出来,建立专门的造船厂。

“这个别例好。”李鸿章抚掌道,“若能如此,不但沪厂得脱大困,官方船运亦可得兴,今后我大清万里江河,当是中国轮船之天下!”

多年今后,李鸿章仍将创办轮船招商局及江南造船厂兴造小火轮一事,看作本身奇迹上最灿烂的一次胜利,其自称:“招商局及小火轮船,实为创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到手笔墨。”

但不管如何,中国传统的沙船运输业毕竟是到了穷途末路。1872年3月,总理衙门再度致函曾国藩、李鸿章,扣问采取轮船承担漕运一事,但愿他们拿出一个实在可行的计划。一个月后,曾国藩忽然病逝,事情完整下落在李鸿章身上。李鸿章的处理体例,是建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的运营目标,也由之前官方制定的“承运漕粮,兼揽客货”,改作了“揽载为第一义,运漕为第二义”,将招商局的主营停业放在客货运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