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刘备的日常 - 1.54 汉风不灭

1.54 汉风不灭[第1页/共3页]

话说,汉末涿郡七县,计十万(102218)户,六十三万(633754)口。

同举孝廉。

汉末科考不成通行的大抵证据链以下:

若为《科举制》,当如何评判?

如何同一标准,同一答案。

幸有我蓟王。

便是蓟王所谓,先利而后益。

察举孝廉,为岁举。即郡国每年皆要向朝廷保举人才,且有严格的人数限定。

以上科目,岁科为先。岁科又以“孝廉”为重。特科则以“贤能刚正”为最。

鉴于各郡国人丁多寡而名额不异,有失公允。故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丁为准,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三年举孝廉一人。

有理。故蓟王欲行,先易后难。先将蓟钞广输天下,而后蓟吏、蓟法,循序渐进。待将蓟国之统统便当,放之四海而皆准。蓟国《大百科全书》,便是权威公论。

便以《春秋公羊传》为例。

当如何破?

或又有人言。蜀科何故能行?

杀人诛心,乃霸主之道。蓟王,王治天下,岂肯滥杀。

窥一斑而知全豹。

须知。之于豪门单家而言,“举孝廉”,几是退隐独一起子。

一脉相承也。

如前所说。若在西州开科举,亦无不成。只因西州儒学,多出马融。若大汉十三州皆为一科,则必定大乱。

出身严氏学,与出身颜氏学的二人,对《春秋公羊传》的了解,必定有出入。故“诸生试家法”。“家法”的另一层含义,便是“各家之法”。严门学子,考严氏公羊;颜门学子,考颜氏公羊。

蓟王已给出答案:《蓟国大百科全书》。只需国典修毕,科举可行。

与后代分歧。汉时治学,极重传承。马融、郑玄之事,可见一斑。如王充之说,称“王学”;郑玄之说,称“郑学”。前汉时,下邳人严彭祖与鲁国人颜安乐,同窗于眭弘,习《春秋公羊传》,遂有严氏学并颜氏学,传于后代。

蓟王父弘,年二十举孝廉。其利之大,无妨拜见后代《范进落第》。若非早逝,必为官。先入京为郎官,再出为一县长令,板上钉钉。何如放手人寰,家道中落。母亲织席贩履,哺育刘备成人,又年十五使游,历经磨难,三分天下有其一。令人唏嘘。

特科有:贤能刚正、贤能文学、直言极谏、孝弟(悌)力田、博通典范(孺子科)、尤异(政绩凸起)、治剧、明经、明法、明阴阳灾异、英勇知兵法等。

《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或再有人言。《大百科全书》,不过蓟国一国之学。如何能一统大汉十三州之学术。

法、儒、道,殊途同归。

蓟王承上启下。继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又集百家所长,修国典《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