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刘备的日常 - 1.188 风闻奏事

1.188 风闻奏事[第1页/共3页]

所谓“未雨绸缪”。又曰“以备不虞”。此,便是大局观。

君臣联袂勠力,一起砥砺前行。终究达成。

“右丞何意?”何苗喜上眉梢,却明知故问。

本欲结好蓟王,今又收下重礼。何苗便将后果结果,和盘托出:“启事,便是赐婚……”

这几日,干脆宿在函园工地。与大匠师为首的蓟国能工巧匠,精雕细琢。打造二崤陵邑。

贾诩言道:“此人当可一用。”

陛下笑道:“园中土木,朕尽知也。日前蓟王上表,他日欲葬在洛阳。请改立函园为函陵。朕已承诺。”

“不成敬意。”贾诩忽话锋一转:“只是……有句话,诩不吐不快。”

两汉言路开放,侍御史“传闻奏事”,更是常态。而到了南北朝时,更是被列为监察轨制。即,御史有权“传闻奏事”,又称“闻风弹事”。

后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时寺人秉权,桓典在朝无所躲避。常乘(青)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蓟国来报,王子馆已建成。待八子二女年满五岁,蓟国四位少师,便可入馆。王傅黄忠亦常入馆,悉心传授,武功武功。

汉室贵胄,天家麒麟。英姿勃发,春秋鼎盛。富可敌国,文武双全。“北境的保护者,草原的撑犁孤涂,鲜卑驯鹿人,哺养万马者,东胡之共主,诸羌执鞭者,悠远绿洲的仆人,陇右牧羊人。身长八尺,猿臂蜂腰,礼赞百姬而气不喘,悬钟后顾,玉树临风,天生刘三墩是也。”

桓典,字公雅,谯国龙亢人,太傅桓焉之孙。复传其家业,以《尚书》传授颍川,门徒数百人。举孝廉为郎。居无几(为郎官不久),会沛相王吉以罪被诛,故交亲戚莫敢至者。桓典独弃官收敛归葬,服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

尚书令曹节,亦不由得暗叫一声“好险”。得知桓典传闻奏事,劾奏蓟王大兴土木。曹节连夜传语殖货里。蓟王不在。二位府丞代为执笔,又将表奏连夜递回。由尚书令曹节,亲身入宫,送往尚书台。这才赶在本日早朝,完美过关。

大将军何进,遣侍御史桓典,劾奏蓟王刘备,巧立项目,在函园以内大兴土木。有逾制之嫌。此罪,可大可小。轻则削县,重则除国。

身在函园的刘备,醒来方知。本日早朝,被侍御史桓典弹劾。

何苗心中一喜:“请。”

“我与王上,神交已久。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不等贾诩开口,便迫不及待支出囊中:“却之不恭!”

一人有难,八方援助。

“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立于台门候御史,御史竟往门外收采之,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传闻访知。”

“拜见府君。”何苗不过平揖,贾诩却长揖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