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刘备的日常 - 1.105 礼乐刑政

1.105 礼乐刑政[第1页/共3页]

蓟王亦笑:“道贺岂无诗?”

“如此,诏命杜公良携弟子归,筹建乐府。拜柴玉为东凌令,执掌锻造事件。”蓟王遂颁王命。

“主公何不兴乐府。”上庠令郑玄,趁机进言。

太予乐署,只掌管宫廷雅乐。称“太予乐”。“太”亦作“大”。蔡邕《礼乐志》:“汉乐四品:一曰太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三曰黄门鼓吹,天子以是宴乐群臣;四日短箫铙歌,军乐也。”汉宫所用四乐,统归“太乐署”,“太乐官”把握。明帝永平三年(60 年),改“太乐署”为“太予乐署”,改“太乐令”为“太予乐令”。置太予乐令一人,秩六百石。部属员吏二十五人,乐工、舞人三百八十人。

蓟国文修武偃,大治之兴。国中路不拾遗,百姓丰衣足食。宽法严律,吏治腐败。好一片人间乐土。

便有王宫侍女取翠玉美酒,人手一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

天下皆知,蓟国无寺人。黄门鼓吹署,自难建立。

“柴玉巧有才干,形器当中,多所造作,深得国人正视爱好。”苏伯答曰:“乃东凌令不二之选。”

《礼记》更将“礼”、“乐”并立:“礼节民气,乐和民声。”

便有一女童,俏生生站起:“蔡琰多嘴。”

“喏。”中书令赵娥,这便领命。

换言之,雅乐和民乐,分属二署。

鸣镝射空,鼓声隆隆。

新开一署,事关严峻。知蓟王不喜劳民伤财,右相耿雍遂问道:“叨教郑公,国中不缺乐工,民乐亦广为传唱。为何还要新设一署。”

刘备笑道:“喜贺诗就酒,隔壶手自温。”

“乐府”,始于秦,武帝后加改扩。乃是掌管音乐之署寺。用来练习乐工,制定乐谱及汇集歌词。因汇集大量民歌,后乐府亦成为特有的诗体称呼,称“乐府诗”。主官称“乐府令”。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至成帝末,乐府职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范围庞大的音乐机构。哀帝即位,下诏罢乐府官,大量淘汰乐府职员,择其精华划归太乐令统辖。从而后,汉朝再无乐府建制。

蓟王出口成句。席上世人,纷繁思下句。

正月旦会前。正腊罢朝,百官俱贺岁。与民同乐,正当时宜。

刘备看向左国令黄承彦:“东凌令一职,国令可有合适之选。”

一曲唱罢,蓟王又笑:“有诗岂无酒?”

“移风易俗,莫长于乐。”

许过不久,龙舟便将与跑马并驾齐驱。成为另一项全民活动。

“本来如此。”刘备欣然点头:“何人可当乐府令。”

乐府,更偏民乐。

“何人吟出?”门下祭酒司马徽,抚掌笑问。

刘备又问将作令苏伯:“柴玉其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