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九品寒门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后记

第三百七十一章 后记[第1页/共4页]

贾恭、季思这豫州和汝阴郡的两级中正,听名字就晓得是假造的,取“假公济私”之意。野史中并没有关于汝阴中正的记录,只记录过豫州的一任大中正为夏侯骏。大小中正官跟其他职官一样,并非是一经委任就毕生任职的。夏侯骏不知做了几时的豫州大中正,但毫不成能终西晋一朝。为了跟季思这个名字联动,一起“假公济私”,便将夏侯骏这个实在人物隐去。

从武帝肇建、一统天下,到惠帝时贾后干政、八王之乱,再到怀帝时五胡并起、洛阳颠覆,最后愍帝降于长安、中朝毁灭。本书在情节头绪上完整遵循西晋的国运窜改——建立、鼎盛、式微、灭亡这一过程而展开的,但在时候轴上有所收缩。因为西晋共存国五十二年,四宝从大晋肇建第二年出世,到西晋灭亡、舒晏携夫人出游时,虚岁应当是五十二岁。这个春秋对于当代人来讲都已然没甚么生机了,之于当代,已经将近步入了老年的门槛,乃至大大超越了均匀寿命。男人如果有身份职位,尚可享有风骚,但是对于女人而言,如同结了薄冰的河水,泛不起多少波纹。但是在作者所假想的抱负状况下,舒晏去官,与小默、芷馨浪迹天涯的时候应当是非常萧洒的、浪漫的。如许的话,他们的春秋顶多不该该超越三十五岁。

关于故事情节的时候轴。

中国事最早实施编年的文明。中华汗青数千年,根基以帝王的谥号或年号后缀年次的编年体例为主,以干支编年辅之。先秦期间的国君没丰年号,遍及采取国君谥号加年次编年,比如隐公元年;自汉武帝启用了年号以后,便开端用帝王年号编年,比如贞观元年。不管是以国君谥号还是年号编年,此二者没有本质辨别,乃是非常合用的编年体例。此种编年体例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长处,那就是不管在后代多少年今后,提到史上某一年,都能够直观地显现出此一年所处的详细朝代,进而也就能大抵判定出所处的汗青期间。比如,隐公元年是处于东周期间,贞观元年是大唐期间。但是无益就有弊,其长处也恰好成了其范围性。这类编年体例不具有连贯性,不轻易反应出某两个年份之间或是某一年份与当前年代的时候间隔。比如隐公元年与贞观元年之间相隔了多少年,贞观元年距今多少年等。

每当看到《资治通鉴》顶用西元标注年份就有种莫名的哀思感慨——初创了最悠长、最光辉光辉文明的中华,竟然要用西元编年来标注汗青事件!中国对于科学技术缺席了三百年,但对于汗青,西方却缺席了三千年。中国缺席的这三百年科学技术,后代通过尽力另有赶超的能够;而西方缺席的这三千年汗青文明,是永久都没法弥补的。我们现在为了跟国际接轨,在出产糊口中采取西元编年无可厚非,但是誊写汗青、标注汗青的时候,感受失实不该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