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谨言 - 44第四十三章

44第四十三章[第1页/共4页]

“从戎的,一身汗味馊味火药味都是常事,可这一身香味……”一个五大三粗的兵哥抓抓脑袋,“真TMD不风俗啊。”

“你没有听错,我要的是拖沓机。”李谨言点了点桌子上的条约,“要以柴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沓机。代价方面不是题目,别的我还需求五十桶柴油。”

廓索维兹顿时向海内发了一封电报,阐述了中原人的诡计和日本人的傲慢。没等他的电报发还圣彼得堡,代理交际大臣沙查诺夫的电报就送到了他的手里。

颠末俄国战俘的“打-砸-抢”,关北城中的日本商行有几家已经关门大吉,余下的几家仍在运营,买卖却一落千丈。

“是啊,谁也不肯意蒙受如许的灾害。”李谨言说道:“这场灾害让我丧失了一大笔,却让你能赚到更多。”

约翰的目光变了,“敬爱的李,我思疑你真的只要十七岁。”

李谨言奉告约翰,他需求再采办一批出产番笕的机器,四十台脚踏缝纫机。除此以外,他还订购了两台拖沓机。

“是啊,买卖就是买卖。”李谨谈笑道:“我一向感觉犹太人有句话说得很对,身材依心而存,心却依托钱包保存。我们相互都需求让本身的钱包丰盈起来,不是吗?”

美国洋行的经理约翰对李谨言追加订单非常欢迎,也对皂厂失火表示了遗憾。

俄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本身给别人背了黑锅。但是,在这件事上他们有嘴也说不清。不然该如何解释,日本人找上门,肇事的俄国人就消逝了?

工地上大多是四周村落的闲散劳动力,间隔春耕另有些日子,大多数人都趁着这段时候,到工地上找些活干,改良一下家里的糊口。另有一些是因为灾荒或者其他启事流落到关北城四周的流民,这些人衣不蔽体,食不充饥,只要给点吃的,让他们做甚么都行。

不管俄国人如何解释,都只会越描越黑。日本人认准是俄国人耍手腕,提出俄国必须补偿日本外侨的丧失!

“中原人在额尔古纳河东岸采纳了军事行动!”

皂厂和家化厂的门房还养了两条狼狗,都是从老猎户手中买的。土狗和野狼生下的崽子,等闲不叫,可只要被那双目睹盯着,普通人的腿肚子就要颤抖。

和皂厂比起来,家化厂美满是属于李谨言本身的财产,李三老爷对厂子非常上心,条条框框都要仿照皂厂和被服厂的规定来做。厂子里安排了一部分退伍兵,只是兵哥们对经常带一身香味回家很不安闲。

皂厂的事情让李谨言获得了经验,必须防患于已然。如果这些人诚恳便罢,如果……他也不会心慈手软。

如果细心想,很等闲就能发明,这件事重新至尾几近是马脚百出,就像一场心血来潮的恶作剧。可就是这类太轻易发觉的马脚,让日本人的思疑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