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锦绣农女种田忙 - 第3192章 家书抵万金(四更)

第3192章 家书抵万金(四更)[第1页/共3页]

再将信纸折叠整齐装入了信笺,用蜜蜡封口。

听到杨若晴这么一说,本身就有政治敏感度的拓跋娴顿时了然。

这握刀握剑的手,执笔写字固然有点草率,但草率中却又包含着一股遒劲,厚重的力道。

听到这话,翠儿爹松了一口气,翠儿红着的脸也稍稍和缓了一点点。

中秋以后日子仿佛跟开了加快器似的,这一转眼就到了重阳节。

重阳节这天,庆安郡的阿谁镖头拜访,给杨若晴带来了一封用蜜蜡封了口的信笺。

但这个门生悟性好,又刻苦,让她这个教员非常对劲。

“嗯,对齐皇而言,这是一招险招,却也是最简朴直接有效的,九五之尊躬身而行,是最有效的收拢民气的体例,只是,难堪了我家风棠,身为随行大奖,齐皇的安危,一半的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

翠儿娘瞪了翠儿爹一眼,道:“我话还没说完呢,你瞎嚷嚷啥呀?”

最后还趁便提到了翠儿,以及小安筹算考武秀才和武状元这事儿,借此跟骆风棠交换观点。

屋子里,拓跋娴和骆铁匠他们早就等待在那边,看到杨若晴返来,从速跟她这扣问骆风棠的环境。

“我接了一笔重单,适值要去一趟北方,可顺道帮你把手札捎带给骆将军。”

她奉告他家里的鱼塘没人敢来偷鱼,因为骆大伯和几个合股养鱼塘的村民们在水池边搭建了茅草屋子,白日黑夜轮番的看管。

又说了灾荒时候村里产生的那些事,以及杨振邦家的事儿,然后奉告骆风棠,她跟左君墨合作,从杭州调运米粮过来减缓了故乡这边的燃眉之急。

她的复书跟他的来信如出一辙,通篇都是在说家常,通篇都没有呈现半个‘思念’的词语。

“我让咱翠儿去奉迎大安,是想要通过大安这块跳板,多认得一些读书人,指不定到时候咱半子还能是个有功名的呢!”

“开封?那间隔肃王兵变称帝的信阳也就两三百里的路程,齐皇如何能把下榻之地设在间隔伪都那么近的城池?”拓跋娴很不解的问。

“骆夫人不必客气,如果有啥话想跟骆将军说,请回屋去写在纸上,”

时候不早了,翠儿爹回本身那屋安息去了,翠儿母女俩也躺了下来,母女两个说了大半宿的梯己话,方才睡去。

隔天一早,大孙氏一行解缆回长坪村,翠儿爹娘一起送到村口,又是一番丁宁叮嘱,方才目送他们远去。

杨若晴道:“在他写信给我的时候,他方才保护齐皇陛下从都城解缆到达河兰州的开封城。”

玄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送走了镖头,杨若晴眺望着北方的方向,出了一会儿神,方才回身回了屋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杨若晴先是一目十行的看完信的大抵内容,然后再回看,细细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