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第380章北伐之议

第380章北伐之议[第2页/共3页]

且非论南汉北伐方略,暂论以南伐北为何那么难?

体味完南北地理单位差别,再去浏览庞统的中出襄樊之策,或是诸葛亮的经略巴蜀与东出江淮计谋,或许有不一样的了解。

北方广袤的平原,与南边稀碎的平原,必定了二者在资本调配上有难易之分。南边依托稀碎的地理单位作战,北方具有广袤的平原。在军事作战中,常常比的是谁能集结更多的资本。

然三州当中除了大的地理单位,也有各自稀碎的独立单位,如汉中盆地、南阳盆地、鄱阳湖平原。这些地理单位之间,各有山脉隔断,如武陵山脉,大巴山脉,大别山脉等。

庞统见刘备已是果断决计,情感略有降落,但也拱手认同刘备的决定。

霍峻沉吟少量,说道:“襄樊地区狭小,汉水非通途,曹操率军南征,我军与其针锋相对,两军结营而战,此非上策。”

因此除非北方处于混乱当中,没法投入更多的资本,普通来讲南边难以进据天下。如刘裕北伐及朱元璋北伐,则是趁着北方大乱,资本难以整合之际用兵。

(本章完)

“今大王趋兵入徐淮,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献粮着力以助王师。望大王沉思明理,不成草率出兵。”

你若问霍峻哪个计划最好,唯有按照曹魏的实际安插,做出针对性的安插,或许是最优解的计划。

“善!”

刘备思虑少量,说道:“孝直言汉中可出兵关中,以惊关西兵马,孤深觉得然。今且让翼德为主将,伯言为副将,兴霸留守汉中,出巴蜀之兵二万,觉得佯军。何如?”

真正整合南边的稀碎地形,常常是一条条流经分歧平原的支流,终究注入滚滚东逝水的长江。舟舸水战,决而分出胜负,进吞其他平原。

顿了顿,霍峻为刘备阐发,说道:“大王,寿春为中原之固,若寿春可得,大王可率舟舸入淮水,上策破寿春,兵向许昌,直指中原要地;中策兵向徐州,舟舸入泗水,克下邳,走陆路至琅琊,越岘山,囊括青徐,连通徐淮。”

刘备从榻上起家,叮咛说道:“出征以后,由孔明留守武汉,总理国中朝政。太子监国,催促其好生学习。”

自霍峻攻略合肥以后,鲁肃、蒋济经略江淮已有五六年之久,从长江入淮水最首要的邗沟与肥水运河皆被疏浚,在江北开垦的荒田早已成为熟地。加上江淮背靠荆楚、江东,舟舸运送粮草,从江淮进军已是可行。

庞统论述过分宏观,而霍峻、诸葛亮却能从战术、民气上阐述二者利弊,这让刘备更偏向于从徐淮进军。

相反,刘备出兵江淮,寿春虽是坚毅,但起码腾挪空间较大,毕竟寿春仅是位于淮水西北角,在广袤的东北地区,有很多的阐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