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红茱记 -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第1页/共4页]

那婆子哼哧一笑,“小娘子有所不知,咱家二郎在茅山书院做学问呐,一个月的束脩就得十两八两地送,一年下来,那但是上百两银子,家里没个进项,如何承担得起。”

“晓得啦。”

吴茱儿悄悄咂舌。茅山书院她当然晓得,那是句容最驰名的地界,从那道门里出来的读书人,走在路上都比别人高出一头。难怪人家气势呢,这读书花的银子,都够铸小我了。合着人家读的不是书,是银票呢!

这间宅子浅,通了一道门就是后院,没走几步就到了,却容不得她打退堂鼓。

见了她人,宋氏掀了下眼皮子,没好气儿地数落道:

再说了,钱庄大门朝外开,一贯是认票不认人,甭管谁拿了银票上门,她就算是个叫花子,他也得给她兑钱。

陈二欢欢乐喜地回声说好。

起初她去应天府之前,典史家的太太要她跑腿,给了她二两银子叫她往江宁去捎些成色好的珠子返来,她可没把这事儿忘了。典史一职,乃是知县手底下的佐官,虽说没品没级,但是大小带个官字,就不是平常老百姓获咎起的。

正房门前垂着一道竹帘遮蝇子,那婆子先出来说了一声,再叫她出去。吴茱儿只好硬着头皮走出来,一昂首就瞥见宋氏神采怏怏地靠在竹榻上,脚边跪个小丫环正在捏腿。

她将盒子扣上,放到一旁,这才拿正眼看着吴茱儿,道:“费了多少银子,我补给你。”

掌柜的手脚敏捷,很快就取了小张的银票,称了一小包碎银子,并一吊铜钱,当着吴茱儿的面过的秤。因为大头还是换了票子,只是兑了十两银钱,便只收取她三钱银子利钱。

吴茱儿因而就说了她想在县城里寻一间好地段的铺面,想请宋氏代为探听。

吴茱儿到了王典史家门口,门上的婆子认得她:“哟,吴家小娘子,你从外头返来啦。”

“那我就在茶棚处等着你,你不要乱跑,我们早点回镇上。”陈二不放心肠叮咛她。

掌柜的正在忙活,给一名客人兑换银钱,收了银锭子先验成色,看是官银还是私银,再细心称重,按说一两官银能够兑换一千文铜钱,到了市道上能兑九百文就不错了,私银还要再便宜一些,只能兑八百来个铜子儿。

婆子点点头,一面将她领进门里,一面小声对她道:“你来的不刚巧,太太明天早上才发了一通脾气,晌饭都没吃呢。”

吴茱儿扯出一张笑容,只字未提她家中祸事。

进城之前他们就将牛车存放在了熟悉的茶棚处,这会儿行动起来倒是便利。

那兑银的客人穿得面子,带着一个侍从,脱手就是一锭十两的元宝。掌柜的客客气气地给他换了八吊钱,满满铛铛装了一箱子,叫侍从抬出去。这想必是大户人家的账房管家,出门换些铜币归去发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