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航空霸主 - 第一章 蓉飞,我回来了

第一章 蓉飞,我回来了[第1页/共3页]

杨卫宁回绝了很多揽客的小贩,在火车站四周的一个小饭店内要了一碗担担面,一碗冰粉,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歼6源于米格19,歼7、歼8源于米格21,轰5源于伊尔28,轰6源于图16,运7源于安24,运8源于安12……

“小兄弟,刚从火车高低来?来打要台撒?”

固然早在1955年,中原就完成了首架国产战役机歼5的研发和出产事情,但那美满是建立在仿造苏联米格15战役机以及多量援华苏联专家的根本上的。

在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击伤二十多架美制战机,包含RF101、A3B、A3D、A6A,以及机能远在歼6之上的F104、F4B、F4C,而歼6却未被击落一架。

……

“我晓得了,大爷,伸谢了!”

没人晓得,这个二十岁出头,刚从西工大飞翔器设想与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研讨生体内,藏着一个三十年后有着五千多小时飞翔经历的顶级试飞员的灵魂。

再加上厥后又经历了华苏反目,苏联专家撤离,嗡嗡嗡,八九十年代为生长经济捐躯兵工财产各种磨难……直到九十年代中前期,中原航空产业才重新迎来曙光,走上了生长的快车道。

中原1980年代的航空业,还是靠仿造苏系战机为生。

这一世,杨卫宁不会放弃老天对本身的恩赐,他要重拾航空航天梦,仰仗本身抢先这个天下三十多年的目光和知识,大展拳脚。

“棒冰,冰冰冷的棒冰,便宜卖喽!”

填饱肚子,杨卫宁长长地吁了口气,又从一名练摊的婆婆那边买了根五分钱的老冰棍,这才去找广场上的红袖章大爷问路。

但即便前提再如何艰苦,从1955到1982这二十多年的时候里,中国航空人还是友出了歼6、歼7、歼8、运7、运8、轰5、轰6等答卷,为中原的国度空天安然做出庞大的进献。

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候里,杨卫宁前后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然后分派到大名鼎鼎的蓉城飞机设想研讨所事情。

而他的灵魂,却穿越了重重时空,来到了三十多年前别的一个一样叫杨卫宁的年青人身上。

上述所列举的中原每一款飞机,都和苏系飞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

杨卫宁,35岁,大校军衔,初级工程师,国宝级试飞员,前后参与FC-1“枭龙”、歼10B/C、歼20等国度重点型号战役机的试飞事情。

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将水泥空中烤得滚烫,全部都会像烧透了的砖窑,令人喘不过气来。

但是在1980年代,中原的航空产业却没有后代的风景,还是处于盘跚学步阶段。

正因为如此,对于杨卫宁而言,没有哪个舞台比蓉城飞机设想研讨所更合适他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