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汉武挥鞭 -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1页/共4页]

刘彻前些年推行的均输战役准等诸多鼎新,可都是参照史上桑弘羊的治政行动,可见此人的经济思惟是多么开阔,多项政令可谓开汗青之先河。

恰好借此看看秦氏的态度,若真因心有不满,背后里整甚么破事,那还真就脱不了用心叵测之罪,汉军不是秦氏的“自留地”,各雄师系若执意朋党结派,为保住兵权而逼迫天子,那就该夷灭三族,朋党连坐,毫不手软!

近年天子陛下又着太尉府又逐年进步将士粮饷,发放年底赏金,汉军将士感念天子都来不及,谁特么会冒着杀头的风险暗中勾连,胡乱在军中闹腾?

大行令之位出缺,自需早些补任,刘彻无需多做考量,让尚书令张骞转任了大行令。

天子刘彻倒非对李广的忠心有所思疑,然为君之道,不成全凭小我爱好直觉,而为他日埋下隐患。不是刘彻有受害妄图症,史籍记录的多位大汉太尉和大司马可都不是甚么善茬,不得不防啊。

恰好派宣曲骑营去与之停止轮调,难道一举两得么?

只是新任的尚书令人选出乎群臣预感,建安太守主父偃竟得以拔擢,返京升任尚书令。

虽说主父偃是一郡太守,也算封疆大吏,然建安郡为闽越和东瓯除国后设立的新郡,其“疆”仅下辖温鹿和福榕两县,该郡治下军民尚不敷十万。

窦浚得太上皇赐匾,不由大喜过望,也没真挂起来,而是放入祠堂供奉着,窦氏子孙有这金匾,凡是大汉帝位还是老刘家的,在位的天子就得顾念着这份血脉亲情。

大行令窦浚当殿拜请,意欲告老致仕。

主父偃可谓武帝朝最有治政才调的文臣,史上的推恩令就是他提出的谏言,只不过当代被刘彻这穿越众提早“实施”。

太上皇刘启虽是狠辣阴戾,然倒真是个大孝子,想着母后刚是薨逝,母舅窦浚便是告老致仕,只怕会让旁的世家权贵小瞧窦氏,好歹是自个的母族,母后临去前又颇是放心不下,身为人子,还是该做些甚么的。

大农丞孔仅比东郭咸阳小了十岁,桑弘羊又比孔仅小了十余岁,恰好是两个候补梯队,总要未雨绸缪,早点培养,故桑弘羊先在少府多体味新兴财产,今后迁调到大农府,打理朝廷财务的视野和格式应会比东郭咸阳和孔仅更加开阔的。

群臣对公孙歂的迁调虽有些不测,倒也能猜出天子陛下的策画,公孙歂率领胡骑多年,又多次辖领羌骑交战,该是时候将他调离胡骑了。何况太尉李广在汉军声望极高,太尉又掌举国军政,如有出身公孙世家的公孙歂在旁制衡,天子陛下也更放心些。

汉承秦制,采二十军公爵,列候是为最高,无大功不得封。

刘彻决计种植的能臣也绝非仅止主父偃,司马谈且不提他,便连今岁方才及冠的桑弘羊便早已入得少府,跟在少府卿陈煌鞍前马后,打理着少府的诸多新兴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