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汉世祖 - 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

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页/共3页]

读书近三载,也是静极思动,比及今岁春闱,张去华又判定参考了。一进开封,便写下了好几篇的脍炙人丁的诗文,并且获得了太子来宾李昉的奖饰,使得他名声大盛。当然,如果仅是诗词文章,也还不至于引发其别人的盛赞,此人对时政、实务,也能条分缕析,侃侃而谈。

对于此番所录的进士,刘承祐以一种超然的心态打量他们,老长幼少,形形色色。或冲动,或忐忑,或高兴,在寂静的皇故里林中,在当权者的打量下,大部分人都显得无所适从,头都不敢高台,只是冷静在坐,生硬地拥戴,动都不敢大动,以免失礼失礼。

刘承祐猎奇的是,这些新晋的士子中,能出几个值得大用的人才,有多少能当上官,又有多少能当个清官、好官?

也就是家里有地、有财产,方才给他率性的机遇。对于张去华的去官,当时刘承祐闻之,只是笑了笑,未置一词。

刘承祐对这豪气勃勃的年青人很感兴趣,在运河岸边与其席地而坐,纵论治民之道。带着些赞美,回朝以后,刘承祐命吏部与其安排官职,特地授意,给个薄职便可。

开考前,就有人说,张郎才堪状元,现在,公然高中,琼林宴上,可谓意气风发。如果遵循刘承祐的设法,张去华如许的青年才俊,还是当压一压的,不过,此次常举,大抵是头一次刘承祐没有停止过量的干预。刘温叟等人既然推举上来了,殿试上也确切出彩,刘承祐也就点了他状元。

走了个范质,来了个窦仪,大汉朝廷仿佛从不缺刚正之臣。

当时,张去华还不满二十一,刘承祐颇感诧异,战役带来的粉碎很多人晓得,但能层次清楚地列明,体味民之痛苦的,可就少见了,并且,还这么年青。

至于探花郎赵匡义,算是此届参考士人中出身最高的了,本身就有担当赵弘殷的爵位。而他的名声,一点都不比张去华小,当初谢拒天子的犒赏汲引,主动给其父结庐守孝三年,为他挣取了极大的名誉。期满以后,也没有靠荫职入仕,而筹办参考。

吏部很快做了安排,到军火监做主簿。刘承祐这般做,倒是鉴于此人,虽有才华见地,却过于傲气,锋芒毕露,有些像当初的卢多逊,故意磨一磨。

张去华,官宦出身,其父张谊也是一名学问赅博的文才,后唐进士,在汉也曾官至中书舍人。既有出身,又兼家学渊源,另有张去华本人的勤奋好学,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闯出了名誉。北伐之时,张去华曾游河北,纵览民情,见百姓苦于兵役,接受战役沉重承担,颁发了一番感慨,写下了《北征赋》、《治民论》,在刘承祐回京巡查的过程中,竟然拦驾进献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