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寒门状元 - 第四九六章 预留乎?(第九更)

第四九六章 预留乎?(第九更)[第1页/共4页]

《明史》中将这案子归咎于傅瀚,那这位即将在来年继任礼部尚书的人,到底又属于哪一派系?

沈溪心想,你找我来不会只说这事吧?当下施礼,问道:“敢问谢阁老,这史料该如何编写?”

她的高兴显而易见,伉俪本是一心,沈溪的事就是她本身的事,在林黛面前她也难掩镇静之色。

一句话,就令众翰林表情郁结。

这是为新盟主“哥哥是我”加更的最后一章,再次感谢您的慷慨!话说我明天看到创世的书评区,乍一眼看到两三百个打赏,真把我吓了一大跳,细细一看才晓得大大本来是分批打赏的,实在是故意了!

怪只怪程敏政在当今翰林出身的官员中过分碍眼,统统人都以为他要么成为内阁大学士人选,要么继徐琼担负下一任礼部尚书。

沈溪翻开信,内里内容未几,主如果些嘘寒问暖的话,同时表达了对沈溪帮太子治病的感激之情,只是张鹤龄又提到将会促使沈溪“加官进爵”,不过为了避嫌,倒是用祝贺的口气说出来。沈溪细细一揣摩,应当是想让他归顺。

黄河洪灾,户部那边繁忙非常,这会儿刘大夏应当是得空他顾,可现在周瘦子正在以汀州商会的名义运送赋税,玉娘也从河南调查处所灾情后返来,刘大夏在这类环境下没事理睬对他不管不顾。

等朱希周带着文稿到了文华殿南边的内阁大堂,将其交给谢迁。

不过转头想想,沈溪却感觉有些太“高看”本身,人家刘大夏身为户部尚书,七卿之一,部下能人异士辈出,莫非非要启用他如许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

朱希周在中间揣摩了半天,也没明白谢迁到底有没成心秘密治沈溪罪的意义。

沈溪进到房里,谢韵儿将一封手札交给他:“相公,本日你不在,有人过来送信,自称是寿宁侯府的人。”

作为朝臣,又在翰林院中磨砺了三年,朱希周多少学会了揣摩上意,弘治天子既然在经筵上提出洪武、永乐旧事,那沈溪所作,无疑是在为天子分忧。也是他初生牛犊,不知宦海险恶,换作别人,还真不敢这么写!

沈溪想到当日张鹤龄提及的“靖难”之事,猜想此事应当能够说,便问道:“那关于靖难……”

谢迁细心打量手上的文稿,也不避讳朱希周,用斥骂的口气道:“这个沈溪,真是越来越大胆,陛下让他编写史料,是对他的正视,竟敢在书稿中公开……嗯嗯,待老夫将此进呈陛下,由陛下决计。”

谁都晓得,谢迁家里有个没出阁的小孙女,谢迁总喜好跟他的那些老友吹嘘这孙女有多标致,又有多聪明聪明。

要说傅瀚官声还是不错的,史载其人风趣不阿,勇于指出弊端,多次向弘治天子进谏,留下很多官方故事和传说。傅瀚为官期间,跟外戚冷淡,倒是跟“忠臣派”走得很近,但以他一小我的力量,底子就没法设想侵犯程敏政,背后必然有人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