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寒门首辅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第2页/共3页]

不得不说让王守仁来做推行新政的急前锋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二来,他就是要让王守仁杀鸡儆猴,做给那些缙绅看。如果开通一些,禀承新政的天然好酒好茶的接待着。如果阳奉阴违,到处与新政作对,那么等着他们的必然是峻厉的惩办。

要想窜改这类环境,不过开源节流。

那就只能开源了。

徐家、吴家等大户纷繁动了心机,在族中调集各房参议。

对于他们来讲,有的是本钱,缺的就是一个渠道。

宦海之上,最重视的便是品级职位。

可如果能够本身办厂,给寺人的贡献银钱就省下了,又能够遵循时价出售布匹绸缎,支出翻番都不是梦。

当一个好的机遇摆在面前时,他们是不会错过的。

这些商贾一个个家财万贯,日进斗金,却藏着掖着不思报效国度,不对他们动刀子对谁动?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富商会立即热忱满满的砸钱。在办厂之前,他们要做好各种调查事件,确保万无一失。

能够说,谢慎的这个发起是提到了天子的心窝里,能够胜利推行也就不难了解了。

贩子逐利,他们最能掌控好处二字。

要不,巡按御史那么低的品级,为甚么所到一地,本地府县官员都得战战兢兢的巴结呢?

......

比及新政在大明朝推行开了,办厂的人多如牛毛,再想赢利就难如登天了。

大明朝的岁入一共就那么些,眼看着国库的库银只剩下几十万两,天子连修建个豹房都得忍耐工部、户部尚书哭穷,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商税改制的事情干系到国本,在王守仁离京之前朝廷已经有过几次会商。最后天子陛下点头允准了谢慎的奏请,用门路税代替之前一刀切的三十税一。

在铁面忘我这一点上,王守仁固然比不上海瑞,但也是不予多让了。

作为第一批办厂的家属,徐家天然获得了很多政策搀扶,比方第一年所缴税赋减半等。

徐家本就把握着松江布行的近五成分额,开织造厂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故而他需求一个契机,需求一个代理人替他把这番话说出来。

可办厂以后,徐家织造厂范围翻了数倍,需求的织工数量也大大增加。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量,哪怕徐昙已经将月钱翻倍,开厂前也只招到了五百人。对此,徐昙天然不会对劲。他叮咛亲信前去松江府其他县所招募织工。之以是不考虑姑苏府的织工,不是因为别的,是考虑到这些织工的乡土情结。

当然,钦差这个身份还是对他助力很多。如果没有这层身份,那些缙绅会不会对他唯唯诺诺且不说。松江知府赵吉这里就很能够甩脸子给他看。

这类合作形式最大的题目还不在此,而是能够获得的利润实在是太微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