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汉儿不为奴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广州

第二百一十二章 广州[第1页/共4页]

朱国荣前朝不过是个举人出身的小小主薄,若不是摄政王率雄师入关,他朱国荣到死恐怕也还是个小小主薄,如何会有本日这官位?

弘光今后的南明诸政权同时往南边带去了很多官员士绅和他们的家眷,大量不肯剔发降清的读书人涌入顿时使得广东人文聚集,特别是顺治五年南昌金声恒、广东李成栋接踵归正后的广东更成了天下心向大明之人的首选。无数文人才士会于其*襄复明盛举,天下闻之侧目。

公然,围城没几日,总督衙门那边就把他叫去,要广州府不管如何也要持续供应围城雄师粮草,若不然他这知府就清算包裹滚回山西故乡去。

滚回山西故乡如何得了?!

广州自秦汉开辟岭南以来,便一向是南边的军政中间,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明朝立国今后,广州更是明朝同外洋贸易的首要港口,贸易繁华程度曾一度直逼苏松,乃至提举广州市舶司寺人在万用时成为内廷的热点出外职选,大小公公们为此职司争得头破血流。

前后两任仆人截然分歧的态度,这书房也是模样大变。

广州知府朱国荣把地盘都翻过来好不轻易勉强凑够供雄师出征的赋税,没想平南王爷亲征都没把新会夺返来,反而雄师留在新会城外和城中贼兵耗了起来,这个把朱国荣急得吊颈得心都有了。

但是自崇祯初年,北方比年天灾,各地大泛围饥荒,再加上辽东战事鼓起,北方堕入水深炽热当中。为求活,走投无路的百姓除了插手流寇造反外便是举家往南边迁徙,毕竟相对于千里饥荒、到处战乱的北方,气候适合、承平无事的南边能让他们多一分活下去的但愿。

书房面积很大,安排却极简朴,只一张案几,几只椅子,说是书房倒是看不到书架存在,乃至在案桌上也看不到一本书册,只放着笔墨砚台,不过从那砚台风干的模样来看,恐怕平南王住出去后一向没提笔写过字。

这两年知府当得也是顺风顺水,固然广州这省会不比畴前,但如何也是省会不是,非论是官品还是支出,朱国荣都很对劲,揣摩着过两年是不是派人到京中活动活动,自家名字早已落入天子耳中,这边稍一活动说不定就能再上一楼,做个布政使或按察使甚么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弄个巡抚铛铛。

五年前产生在广州的这场大搏斗,清廷向来没有承认过,只称“平、靖二藩下广州,怒其民力守,尽歼其丁壮”,却绝口不提这“尽歼其丁壮”到底是杀了多少人,北京和广州的来往公文中也从不见详细数字。前年,尚可喜在府中宴请北京来的钦差时。曾轻描淡写说过广州破城时藩下杀人不过万余。

五年畴昔,谁也不晓得当年广州城到底有多少苍存亡于清军之手,永历朝廷认定清军在广州搏斗公众七十万。这个数字源于搏斗以后和尚收尸的数据;但是又有人以为这个数字还要多,当是百万人才是。因为当时的广州城已是人满为患,本地人丁加上外埠人丁,数量毫不会少于百万,要知当时广州城外十数里地都是住满人的。搏斗过后,除了收尸的和尚外倒是再也不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