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古玩指南 - 第3章 瓷器之鉴别

第3章 瓷器之鉴别[第1页/共5页]

康熙初年之蓝料,釉透脱如玻璃,其色与深蓝宝石略同。及末年,又发明一种磁料蓝釉,其色犹将蓝色加于粉内,以油调和而成者,即堆料款所用之色也,故其釉细并且润。若夫仿造者之玻璃蓝,其釉既薄,其色亦淡,远视之则蓝,远视之则灰,而黑与真者迥分歧矣。且仿造之蓝,粗而糠,釉中多有空泡,其色亦发黑,不若真者鲜润也。

改补之器,如能由表观上发觉其伪迹,固为上策,不然,由声音上亦可试别其捏造也。盖完整无疵之器,其音清脆悠长;改补者,沙沙而短。即新旧之器,亦可由声音别离也。旧器必清脆;新者糠散而久。于斯道者,闭目以听,便可得八分,决定不待斤斤把弄也。

粉彩之色分歧,因施彩之分歧也。康、雍之时,系将粉彩配成,然后施之器上,其色如将藕粉以内加以红色,以水冲熟,置于釉上者。然惟雍正之器,比康熙者之釉略混耳。至乾隆,其施彩之法,系先上一层白粉釉,再以粉红水滴于白釉之上,系费两次手续也。嘉道今后,系以笔沾红刷于白粉釉之上,故其色浅而发紫。至仿雍正者,虽做法不异,然质料之分歧,故其色发紫,或黑红,釉亦略混也。

遇有铜铃口之瓷器,必须详视其铜之成分。做工及瓷口之景象,盖多有损毁之名瓷改作冒充也。

瓷器之式样,必须公道。其有不伦不类者,多为损毁改作之物。辨别时,对于口边宜十二分重视。设式样不现成,而口边色彩与其他部分不分歧者,多为改作之物,不成不察也。市上简易之作伪,多有效粘瓷药粘之者,故辨别瓷器时,必须到处详细查抄,如受此类棍骗,非惟受有丧失,亦为智者所暗笑,不成不重视也。

红色瓷器绘有彩绘者,务必详察其彩色与质地是否同一光芒。若质地温润,而彩画光芒独强,多为真坯假彩之伪制。盍之前宫中存有素地之瓷器甚多,专为临时在京添彩者。但向来均不足器。民国后,素器均添彩色矣。此种伪制甚多,故素地彩绘之器,均须特别重视也。

乾隆之前之瓷器,所谓玻璃釉者,虽皆透脱如玻璃,而究有些须混融气象,比之金泊、紫晶、子母绿等物。虽透脱如玻璃,终与真玻璃有别也。仿造者,不管釉之厚薄,虽偶有似玻璃者,而终不能闪现混融气象,与真者迥乎分歧也。

明器之黄色,有似金珀,有似松香。似松香之黄色,后代尚能仿造,惟不能仿造似金珀之黄耳。康熙之黄似金珀,而其色略淡。至雍正时,复发明浆黄料釉,遂与鱼子黄同矣。乾隆之黄,与康熙者同。至仿造之黄,毫不纯粹,或发绿、或发红,其釉亦混而不透,与真者有天渊之别也。

瓷器之有足耳及其他易碰落之部分者,辨别时,务宜详察其接连处所,盍此等部分易落,多有补上,再以火烧成者。若用吹釉之法补上,其陈迹极不易见,只能够釉之新旧火光之强弱觇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