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八百五十二章 药到病除

第八百五十二章 药到病除[第1页/共3页]

杜寅生冲动得脸都红润起来,连连道:“当不得,当不得。”

杜锦宁恨不得顿时进屋,却又担忧杜寅生受刺激,道:“你先出来禀告一声,说我跟我娘来看望他白叟家了。”

“稍等。”杜锦福出来了一会儿,很快就出来,“快请。”

杜锦宁见杜寅生向她看来,点头道:“恰是。皇上还问起您呢。我小时候的经历皇上都晓得。他说要没有您,我也不能读书成才。他说要好好感激您呢。”

“伯祖父,我本年才十九岁呢,就已是正三品了。再过几年,又当如何,您就不想看到我这个杜家的子孙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吗?福哥儿本年十三岁,也该了局了吧?待我提点提点他,来岁春季,他必能一举考上秀才。伯祖父,我们杜家的显赫还在前面呢,您可得把身材养好,都雅着我站到更高处,也看着福哥儿金榜提名。”

“宁哥儿……”杜寅生被蒙氏扶着竭力坐起来。

孙太医拿了脉,又看了看杜寅生的舌苔,问了几句病情,点头道:“虽说这病拖得久,伤了些底子,但并无大碍。只要吃上一段时候药,保养一番,就能好起来。”

“到底是如何样了?”杜锦宁忍不住问道。

这宅子本来住着杜哲彦几房加好些奴婢,面积挺大。可现在仿佛隔了大部分出去,只留了一小部分,隔成了两进小院。不一会儿的工夫,杜锦福就说“到了”。

“伯祖父您放心,孙太医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太医,家学渊源,医术非常高超。有他脱手,必定药到病除,让您完整好起来。”

这事杜寅生也在信里说过。

杜锦福“啊”地一声转头就往回跑,跑了两步大抵感觉不当,又跑了返来,结结巴巴地唤了一声“三伯母,四哥”,又在杜锦宁的先容下唤了“齐哥哥”,引了他们出来。

“这是我母亲,你三伯母。”杜锦宁指了指陈氏。

杜锦宁站了起来,转头道:“孙太医,有劳了。”

“伯祖父,我亲身来给您道贺了。”杜锦宁一掀前襟,跪了下去,“我种出了亩产八石的高产水稻,皇上封我为大司农。”

杜锦宁也没闲着,果然抽暇指导了杜锦福几日学问,末端她对杜寅生道:“放心,福哥儿这程度,来岁童生试是必中的。”

院子里没有人,正房处倒有说话声,不等他们出来,门帘一掀,走出一其中年男人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纸,似是郎中开的药方。

桂省地处偏僻,医疗程度不高。而“太医”二字常常代表着大宋的最高医术。孙太医一出,顿时给了大师极大的但愿。

杜锦福愣住脚步:“郎中如何说?”

“正三品,伯祖父。”

虽说他已看淡了存亡,但能活着,谁情愿死呢?更何况杜锦宁给他描画了一个夸姣的将来,他就更不肯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