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浮云半书(全集) - 第28章 序

第28章 序[第1页/共2页]

之以是取《浮云半书》这么个奇特的书名,与怪老头郑板桥有关。郑先生将隶书与行楷连络,弄出了一种楷隶之间的字体,因为隶书称为“八分”,这类字体就叫“六分半书”。

在汗青背景的挑选上,我曾经一度不敢写安史之乱,总感觉盛唐的歌谣应当永不闭幕,那高亢的调子应当一千年再一千年地唱下去。唐朝那么美,唐诗那么美,那繁花盛开的韶华应当一季再一季地怒放循环,就像光阴永不枯死的泉眼,就像芳华永久新奇的誓词。

将军和校尉并肩走过很多的路,在陇右疆场的月夜,在长安古道的凌晨,也在乱世烽火的傍晚。

但是,盛衰兴替,本来就是汗青;悲欢聚散,本来就是生命。

《浮云半书》写到第三卷,获得了你们很多的鼓励和支撑,也有了一些当初动笔时未曾想过的收成。

他仿佛不能归类为此中任何一种,这类奇特的“字体”,非隶非楷,因而就临时借用板桥先生的“半书”来描述好了。

光阴一向在行走,脚下的路一向在变更,我信赖他们仍会死守。将军慵懒的笑意里始终有赤子的情怀,而校尉的清冷沉默中总有一份不语的美意。相互的信赖未曾窜改,内心的高傲未曾低头。

帝王将相是隶书。他持重严肃,不动声色,看似钝去了统统的棱角,却如厨子解牛般清楚晓得权力的每一根骨骼,把握着看得见的高位和看不见的法则。曲直是驳诘辨,千秋功过难分。

荡子是行书。他萧洒安闲,才情活动,至性至情,既不会草率难认伤民气,也不会松散端方而至于无趣,风骚意境误过多少红颜?

君子是楷书。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君子的特质,仿佛都能在楷书中得以勾画形貌。他刚正平直,光彩内敛,一笔一划端庄美好。

滕王阁、白帝城、华清宫、寒山寺……每一座城池都有本身的灵魂,堆积在砖石间的汗青、光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豪情。

搁笔时,我推开窗,唐时的城池仍鹄立在月下,唐时的明月仍如千年之前。

有段时候字体拟人很风行,实在我也一向感觉,男人与书法很像。

那么我们的配角呢?

总有向死而生的懦夫,总有不惧未知的智者,总有绝境中发作的反戈一击,总有冰雪不能淹没的春意,这就是千百年来的汗青。

将军和校尉一向“在路上”,我也一样。每一步萍踪都有你们相伴,何其有幸。

文人是瘦金体。清癯孤傲的文人,将本身淬炼得薄而深,像刀锋一样纤秀凛冽,从而切开究竟的肌肤,尝到真谛的血液。或许,思惟的利刃不时刺破繁华的糊口与他的颈椎,偶然疼到没法入眠、没法动笔。而灵感恰在这时醒来,就像险峭的两山之间一线裂缝,从峭壁而来,因为逼仄,以是无声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