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奋斗在晚明 - 第八十八章 嵩阳书院

第八十八章 嵩阳书院[第2页/共3页]

先人提起书院常常最早想起的就是这四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实际上到了明朝应天书院已经焚毁,四大书院能够传承讲学的只要三座。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因为名誉实在太大,前来观瞻的学子络绎不断。快到书院庙门前已是川流不息。

见三个陌生的年青人站在讲堂旁,那先生咳嗽了一声道:“几位小友也是来旁听的吗?”

讲堂此时正在讲课,宁修便和陶家主仆二人一道前去,在讲堂外听了一听。

固然他晓得本身人微言轻,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说过了才不悔怨。

对宁修来讲,在书院用心修学当然是最但愿做的事情。但实在这是一件很豪侈的事情,且不说他要做买卖赢利改良家道,将来还得考科举谋功名。活在这个世道总归是要向世俗让步的。

因为完整对外开放的原因,宁修分不清哪些是慕名前来的读书人,哪些是书院的先生、门生。

进了大门就是先圣殿,以后是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的两侧植满了松柏,松柏下是一排排灰色的瓦房,大抵是给书院门生、讲师居住用的。

此时讲的是《春秋》,大抵已经快结束的模样。宁修听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书院的门生们便躬身向讲课的先生施礼。

老先生捋了捋髯毛和声道。

这是多么的自傲,多么的霸气!

站在张居正和当权者的角度看,这个做法没甚么题目。

陶凌咬了咬嘴唇道:“陈朋友,我们快出来看看吧。”

明朝的书院实在也分为官学和私创书院,有明一代禁毁书院的大范围活动就有足足四次。但书院的生命力却极其固执,几经禁毁却还是兴旺生长,到了明末有两千余所便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一个文明人,对于书院必定是有情结的。固然宁修主修的是化工专业,但无毛病他课余沉浸在传统文明的天下里,他最喜爱存眷的天然属书院了。

宁修也有对峙的实际,但分歧于这些儒士的一义一理,而是一个关乎家国天下的假想。只是从现在看,这个假想过分悠远。

宁修点了点头,冲那老先生拱手一礼道:“小子三人敬慕嵩阳书院之名,特来观瞻一二。听得先生讲《春秋》,顿觉茅塞顿开。”

可站在一个读书人的角度看,这的确就是一场灾害。

至登封后他们却没有急着度过颍水赶路而是稍稍一兜,往登封旁的嵩山而去。

宁修附和志:“是啊,凭甚么科举才是读书人的前程,凭甚么没有功名的人便不能肄业便低人一等?这代价观太畸形了。真正的读书人应当不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