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农家女 - 第95章

第95章[第1页/共2页]

这几天苏浅浅一向见苏大壮闷闷不乐的,一问之下才晓得苏大壮常常瞥见儿子读书就会感觉对不起女儿一分,因而苏浅浅想,既然苏大壮那么想让本身和苏三丫也能跟苏二宝一样上学认字,而这个期间的书院又不招收女子,为何本身不开一家女子书院,专教女子读书认字、操琴花花等?

一时候苏浅浅就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会商的话题,这话题无外乎就是苏家少爷今后如果看上谁家女人那是谁家女人的福分。有女儿的人家都巴不得把女儿送到苏家作坊去做工,这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女子作坊办好后,文婆子把四周村庄里那些家庭不好的女孩子都招到了本身家工厂里来做工,也跟豆成品作坊一样发放月例。手脚敏捷的女人们一个月也能挣个三四两银子回家,一年就能挣个三四十两银子了,这可比把女儿掉强很多。

当苏浅浅听苏凯把探听来的事情跟她说时,也是能无法的笑一笑了。要不是处于便利,谁家女子情愿整天顶着一身男装到处晃来晃去的。

最后还是肖知府把身边得力干将师爷拍过来帮手才把先生的事情落实好。这一来二去的,苏浅浅家也算是抱上肖知府这颗大树了,肖知府也在苏家的不竭强大下政绩不竭上升,直至任期满后天子问他是如何在短短两年间把本来平困得志的淳南州清算得那么好,经济程度从天下倒数上升到天下前几的?肖知府只是笑笑说,这淳淮知府不管谁去做都能做到如许政绩,因为淳淮有个一向为百姓着想的苏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话说苏家现在创办的这书院还是让苏家及唐师爷还是碰了很多壁,苏家口碑在四周固然很好,但这个女子书院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传闻。很多人家连儿子都舍不得钱送去读书,更别说女儿了。

只是这可苦了苏浅浅,又要办父亲办理作坊,又要找人修健黉舍,还要给书院找先生,弄得苏浅浅恨不得长九个脑袋才后用。

为了爹娘的将来,为了弟弟mm的将来,也为了本身的将来。她苏浅浅必须尽力一把,在这没背景就悠长不了的当代,苏浅浅只能尽力让本身变得更加富有。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声好了,朝廷即便容不下你也会有很多的百姓护着你。

两个爱女如命的人拼在一起,一个有权力,一个有钱,些事情算是敲定下来了。

“爹,您这也不消愁啊,现在我们家也算得上是小敷裕了,您能够给知府大人递个帖子,把您的设法和知府大人说一说,如果知府大人同意了,我们便能够开端找先生招门生了呀!”苏浅浅也晓得,本身这个设法能够得不到履行,只是运气好的苏大壮又碰到爱女如命的知府肖大人,那可谓是算是找到知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