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 第159章 减租减息

第159章 减租减息[第2页/共3页]

而第二种,就是存款的剥削了!

这点钱,底子就不太够花。

“一千五百万两,不敷,不敷!”

“压迫民生是谁?天然是那些个手中田连阡陌的地主豪绅,他们才是压榨民力最过分的,朝廷既想收上赋税,又想让百姓不至于承担太重,就只好向这些地主豪绅动手了!”

以往地主收租子,收三成绩已经是大善人了,收四成也谈得上刻薄,收五成也属于普通,收六成的扒皮地主,也很多。

说着,朱慈烺看向了高雄图。

并且这个九出十三归的利钱还不是按年来算的,而是按季来算的,三个月就要付利钱,一年不还的话,利钱能翻到本金的两倍多,而利钱再加利钱,利滚利,利滚利,就永久也还不清了。

“本宫有个主张,叫减租减息!”

高雄图看向了朱慈烺,非常担忧的道。

朱慈烺头摇得好似拨浪鼓普通说道。

想到这,朱慈烺掷地有声地朝在场的内阁诸官道。

可朱慈烺现在却只准收二成半?

因为大明朝现在的摊子可不小!

好嘛,朱慈烺还真是一名精通农夫活动的主,他深知封建社会下,王朝末期的农夫所承担的剥削有那种。

只见到他沉吟半晌后张口道。

高雄图神采微变,他只好坦言说道。

保持朝廷运转,起码也得分出来个几百万两,而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这几个藩镇,也需求几百万两银子的饷,再算是湖广火线与刘希尧对峙的左良玉,以及四川那边,对于张献忠的明军需求。

而是一个普通的朝廷,费钱速率本来就快,四千万两也不过是之前大明一年半的赋税罢了。

“民变是因为甚么?不过是承担太重,可这承担是朝廷加上去的?恐怕一定吧,朝廷一亩地收一斗麦子,这搁古往今来,哪朝哪代,都算得是仁政的了!”

这点赋税当然不敷了。

“本宫自有奇策!”

一旁的高雄图倒是朝朱慈烺问道。

“充足支撑全部山东的抗清局面了!”

“这个……”

这并不是他花得快。

朱慈烺对存款是深恶痛绝的——存款坑人嘛。

“本年的赋税,大略也就是折银千万两摆布,最多不会有一千五百万两的折银!”

“当然,仅仅只是减租,是千万不敷的,还要减息!”

“减租减息?”

后代甚么高利贷啊,跟当代的存款比起来,那的确就是仁慈到了没边——当代的利钱可都是九出十三归,当代不还钱那是能拉你百口去卖身抵债,把你家里的标致女人喜儿拉去抵债,砍手砍脚砍你脑袋没筹议的。

更甭提,这二成半的租子内里,还包含了朝廷要征的赋税。

“但是,臣传闻殿下您身边,百官捐款,足有四千余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