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二卷 第六章 京察闹剧

第二卷 第六章 京察闹剧[第1页/共3页]

紧接着,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朱国祯继任内阁首辅,他倒没傻bi的再上“自陈疏”,求皇上免除他,但是,魏忠贤却教唆本身的干孙子御史李蕃用力弹劾他。

这也就使得京察渐突变成一场闹剧,一场每隔六年就在南北两京上演的闹剧。

这个时候,魏忠贤如何办呢?

但是,韩爌,便是东林党,任内阁首辅期间又多次获咎他,这个帐,不能不算。

内阁、都察院、吏部全数到手,魏忠贤再无顾忌,他一挥手,直接将左副都御史杨涟、兵部侍郎李邦华、太仆寺少卿周朝瑞、礼部员外郎顾大章等弹劾过他的几十名官员全数给免除了!

本来,在天启朝之前,京察首要还是针对四品以下的官员,因为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是由天子亲身考查的,并且考查体例还是官员本身写“自陈疏”。

这些朴重官员都被他的地痞手腕给吓住了,不敢再弹劾他,只能用这类体例来抗争。

成果,此次,皇上只是回了个不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洪武之初,太祖朱元璋还制定了详细的京察轨制,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天子亲身考查,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查,如果考核分歧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免除,削职为民。

一个内阁首辅竟然被他整成这个模样,朝中官员肝胆俱寒,一时候凭借阉党的朝廷官员如过江之鲫,朴重之士则大多去官而去,朝中官员因之去了一大半!

京察是明朝考核京官的一种轨制,明太祖洪武朝规定为三年一考,后又改成十年一考,到了明孝宗弘治朝又改成六年一考,厥后京察就定为六年一考,直到天启朝都未变。

他如何办,他直接假传圣旨以朱童蒙、郭允厚为太仆少卿,吕鹏云、孙杰为大理寺丞,霍维华、郭兴治为给事中,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等为御史,并启用徐兆魁、乔应甲、徐绍吉、阮大铖、陈尔翌、张养素、李应荐、李嵩、杨春懋等凭借他的官员,充满全部朝堂!

他觉得皇上也会按常例,不准或者不允,然后好言安慰,死力挽留,因为一两百年的京察根基都是这么玩过来的。

朱国祯不是东林党,任内阁首辅期间也没如何获咎他,辞归故里也就算了。

紧接着,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顾秉谦继任内阁首辅,内阁自此被魏忠贤把持。

如果,到了崇祯朝,一不谨慎被人归为阉党,那岂不是甚么都完了!

京察本身目标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失职守,但是正因为触及了官员的奖惩,成果秉公舞弊等结党征象非常严峻,生长到明朝中前期更是直接变成了党争的东西。

起首,内阁首辅韩爌按常例上“自陈疏”,自陈不对,要求皇上免除。

京察的确不是这么玩的,但是,魏忠贤就要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