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红妆 - 番外:醉里挑灯看剑(二)

番外:醉里挑灯看剑(二)[第1页/共3页]

许家是清虚人,薄有田产,在清虚算是大户人家。

冯烨读书的这家书院,则是许先生的恩师钱老夫子办的,许先生每天有半日在县学读书,也另有半日则帮着钱老夫子在书院里传授蒙童。

“嗯,是啊,我听父亲说衙门想把县学搬出五柳街,只是一时寻不到合适的处所,我倒是感觉,冯园就挺好,就是不晓得冯烨的阿娘肯不肯租出一半来,如果她肯,不但县学有了处所,她们母子还能多一份支出。”

“杨家?哪个杨家?”许先生一怔。

“就是之前的护国公府,太皇太后的娘家。”冯烨眨巴着眼睛,一脸的等候。

先帝是恨透了杨家,恨透了杨皇后,他不能废了太皇太后,以是就只能诽谤杨皇后,就连死了也不放过。

跟着声音,一个女子走了过来,她穿戴湖蓝色的褙子,端倪清秀,如云的秀发上插了支青玉簪子。

结婚多年,族里的人对许大嫂奖饰有加,许大嫂不但教女娃娃们读书认字,还教她们礼节端方,为人办事。从许氏族学里走出去的女人,有很多都嫁进了大户人家做了宗妇,就是那嫁进小门小户人家的,也在婆家过得顺顺铛铛。

“杨家?”许大嫂俄然停下脚步,她有些游移地问道,“你说他向你探听护国公府杨家?一个八岁的孩子,他问这个做甚么?”

公然,他方才踏进院子,两个身影就朝他扑了过来:“小叔父,小叔父!”

许先生的父亲是同进士出身,现在就是这交阳县的县丞,许先生考上秀才后,便跟着父亲来到交阳,进了交阳的县学读书。

许大嫂的家人都死于战乱,她单独一人从北直隶南下投奔外祖,可惜外祖已逝,传闻许氏族学要招女先生,她便来到清虚,凭着一笔好字进了许家属学做了女先生。

“好,那我明天就和父亲说说。”许先生说道。

许大嫂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说道:“本来如此啊,我传闻冯家半子厥后亡故了,提及来这位冯女人带着一个孩子,也是不轻易呢。”

许先生笑着点头,这孩子真成心机,他挥挥手,说道:“快归去吧,你阿娘等你回家呢。”

许家老太太有一次去族学里看女娃娃们读书,便相中了这位女先生,一来二去,女先生做了秀才娘子,山长太太。

这时,小侄女已经接过了许先生怀里的坛子,侄子也接过了他手里的荷叶茶。

许先生和父亲,连同侄儿一起住在县衙的后衙里,侄儿许德华是长房长孙,许县丞带在身边亲身教养。许老太太固然没有跟过来,但却派了本身的陪嫁嬷嬷过来照顾祖孙三人的饮食起居,他们住的小院子清算得洁净整齐,有花有树有葡萄架,父子二人常常在院子里下棋饮茶,谈天说地。

“谁晓得呢,估计是听人提及临潼公主的故事了吧,提及来这个孩子的家里还真与临潼公主有些干系,他姓冯,就是冯园的阿谁冯家。”许先生解释着,做为清虚人,无需多说,只要提到冯园,男女长幼全都晓得当年的那段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