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九十五章 白山黑水间的争夺(三)

第三百九十五章 白山黑水间的争夺(三)[第1页/共5页]

?第二财产

中文称呼宽甸满族自治县外文称呼y别号鸭绿江干瑶池宽甸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所属地区辽宁丹东下辖地区20个镇、2个乡当局驻地宽甸镇电话区号0415邮政区码118200地理位置中国辽宁省东南部面积6193.7平方千米(2011年)人丁431590人(2013年)气候前提温带半潮湿季民风候闻名景点天桥沟、青山沟、玄武湖、天华山、花脖山、河口等火车站宽甸火车站车牌代码辽f边疆线长216.5千米行政代码210624县委书记吴世民[5]

1建制沿革

目次

?位置境域

8交通运输

?第一财产

?综述

6经济

1954年8月,辽东、辽西归并建立辽宁省,归属辽宁省。

9旅游景点

?民族

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第一次人丁普查时,全县有朝鲜族11124人。1959年,为支撑朝鲜民主主义群众共和国战役扶植,全县有315人经当局批准搬家朝鲜。1961年后,县内水田面积减少,为照顾朝鲜族群众的出产和糊口风俗,一些朝鲜族人迁往沈阳、盘锦、东港等水地步区。至1985年朝鲜族人丁6464人,占全县总人丁1.48%。2002年第五次人丁普查时,全县朝鲜族人丁降落到4925人,占全县人丁总数的1.13%。

宽甸的蒙古族多为清当局拨往沈阳、凤城、岫岩等地的八旗后辈后嗣,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迁入宽甸。宣统二年全县蒙古族343户、1241人。民国期间,少数民族遭到轻视,人丁减少。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全县有蒙古族528人,1985年全县蒙古族人丁1353人,占全县总人丁0.31%。2002年第五次人丁普查时,全县蒙古族1562人,占全县总人丁0.35%。

回族进入宽甸较晚。清光绪五年(1879年)回族人哈广德从关内迁到宽甸,在县衙当差。不久,马国良、哈金发、哈金才投奔哈广德来宽居住。光绪年间,全县回族住民不敷10户,宣统二年增加到38户、246人。

汉族自古就是宽甸各族群众中居住最早、人丁最多的民族。战国期间,燕人进入辽东。因为期间演变,境内汉人时增时减。明嘉靖年间,在宽甸构筑险山(今土城子村)、江沿台(今虎山)等铖堡,实施“屯军边上,寓军于农”政策。万历初年兴筑“宽奠六堡”后,实施屯田制,汉族人丁渐增。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山东、直隶等地的汉族报酬寻求生存突破清王朝封禁令,进入宽甸垦植求生。清光绪三十三年,全县人丁176018人,汉族人占非常之九。民国前期,军阀混战,灾害频繁,关内哀鸿闯关东下边外,加上满族人出旗入民,汉族人丁急剧增加。1953年第一次人丁普查时,汉族人丁占总人丁的94.2%。1983年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原窜改族属的满族人规复满族,1985年汉族人丁253806人,占全县总人丁的58.19%。2002年第五次人丁普查时,汉族人丁195346人,占总人丁数的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