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88|请假一天

88|请假一天[第2页/共5页]

罗徒弟父子还搭送了两枝杨木打磨的小鱼杆,只要手指粗细,又轻又矫捷,正合适孩子玩。

霄哥儿从叔叔燃烧熔番笕、蜂蜡时便冲动得“哇”了一声, 待到看着他往碗里洒入颜料, 调和出光鲜光润的蜡液时, 便不想再告他的状了。到早晨一家子吃罢饭, 宋时将一盒包装好的蜡笔送到他手上,立即就成了这孩子崇拜的工具,连他亲爹都要掉队一步。

宋时当即点头:“那我先订上十副孩子用的、二十副大人用的拍子,一百只球,球把手粘上一层软鹿皮,边上这么穿线,在拍圈里结成网子……”

宋时便叫他们先做副小的拿来给孩子们玩,若另有工夫,再订一套木雕的小鱼,鱼嘴里镶上一颗磁石,转头拿细竹枝绑个小钓竿,系上铁钩,就能让孩子垂钓玩了。

世人安坐下来,先不提做诗,刘府尊便单刀直上天便问:“听闻宋贤弟令人制出‘三元球’、‘三元钱’等物,现在市道上有人仿造,我却觉着那仿造的球拍形制粗造,不是你宋状元的手笔,可否拿你亲制的来与诸人共赏?”

两位教员父满口承诺,说是明日就能给他送来一副试用。

他记得梅兰芳老先生当年就是靠看鸽子和游鱼练出的眼神,这么练对目力也好。鸽子已用羽毛球代替了,游鱼就来几个木头的吧――他们家没有水池,保定这里又多干旱,不似南边水乡,赡养鱼要一缸一缸的换水,有点华侈。

一名买了“三元球”的墨客拊掌嗟叹:“我竟上了那店家的当,觉得是鸭羽毛填的球,难怪!我说这么粗笨的球和拍子,宋三元这般的风骚少年如何会用!”

过不几天,罗家便把宋家订的球拍陆连续续奉上门,引得人几次存眷。另有很多闲汉守在罗木工家门外,想偷看三元球是甚么样的,好将这动静卖个好代价。可惜罗家开着大木工店,家里有的是学徒、工匠、后辈,出入都守得严松散谨,还没人能探听得实在。

如果二三月春季里,恰好带他们去放鹞子。现在气候渐热,风也小了,在家里放不起来……不过打打乒乓球、羽毛球也能熬炼目力。

不过他发明羽毛球也一样能进体育史啊,比三元球端庄多了这名字!

宋时家的坐的躺的都是他们父子做的,雕花、榫卯布局都极其精美,人坐上去腰臀背颈也天然有承托,非常温馨,可知其技艺之佳,无可思疑。

倒不是他当了三元就收缩了,觉得本身措告别人必然会听,而是出自多年研讨社会民风、写小论文的自傲心――

宋时跟他侄子们听到教员问话一样懵然――当初兄长们跟他说了外头人都猎奇羽毛球的事,让他在文会上拿出来冷傲世人,可没跟他说这球都给三元冠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