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68|第 68 章

68|第 68 章[第2页/共4页]

判题皆是出高傲郑律,对便是对、错便是错,这份卷子里又能在依制合律之上对于弱者加了几分怜恤,兼顾律法与情面——

他们也终究见着了曾以一曲《白毛仙姑传》在京里传唱出姓名,现在竟成了他们亲身点中的福建解元的宋时。

老道不老道的且非论……这些考生中仿佛确切有一名的师兄就是个通判哪?

前几篇经义题的判词还规格以内,让人不好辩白,这篇却实实在在是显出了考官对这门生的极度爱好,桓凌这么老成慎重、公私清楚、晓得分寸的人怎会不知避嫌,如许用力地夸自家师弟?

二人苦笑着点头, 指着桓凌说:“我们两个天然不知桓同考的师弟文风如何, 他本身必然是早认出来了, 只是瞒着不说, 看我们这里猜想为乐呢。”

填到五经魁时,高主考乃至轻叹了一声:“竟已到此处了。”

这份莫非真是宋子期的?

桓凌笑道:“宋时虽是我师弟, 我也不能强求诸位考官给他多添几个圈,抬抬手取中了他吧?不如干脆不说,只看他本身的文章入不入得诸位考官之眼了。”

台下有书吏顺次呼名,提调官、监临官与十四房同考会监,包管选士公允。八十五名举子从后往前唤名填榜,众同考官心中早有属意的门生,也都揪着心听驰名单。

不是他师弟!

第二场考的是四道判题、一道拟宋庆历元年进万年历的贺表、一道论“大哉贤人之道”的小论。

要不是他们叫这考语棍骗,觉得这份考卷不是宋时的……如果早晓得这考卷是宋时的……

第五名,诗房,福清县门生齐栋;第四名,易房,建阳县门生高启;第三名,书房,晋江县门生方容;第二名,礼记房……

献表磨练的是门生的文笔,只要词意高雅,奖饰得宜便是好文章,而这个门生的献表中不但引述了自上古以来贤人定历法之功,竟还略写了几句些观星象、推演历法之道,并能将古今计算历法的体例比拟较,指出推衍历法的旧制究竟是如何出错的。

但是睡醒以后,他们也没工夫抱怨桓凌了。

方提学也落寞地叹了声。

两位主考也被他这说法逗笑了,高编修握着那束卷子说:“我猜宋门生的卷子必在春秋房取中的这七十份卷子里, 不然这几天早见桓考官急着搜落卷了!”

每位经魁都是他们寄予重望的才子,名字一唱出,帘内、帘外诸官皆是欣喜点头,都觉得取中了可意的才子。唯到本科解元、春秋房经魁的考卷卷头弥封拆开后,高主考游移着不即念名字,而是抬眼望向桓凌,交叉着惊奇、不信、绝望各种庞大神采。

当然, 时官儿的文章本就是千好万好, 只看取中名次凹凸,万无落第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