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39|第 39 章

39|第 39 章[第2页/共4页]

宋时把头压得更低,冷静围笑了一下。

不知是在城外见了新奇事,还是李宰相有灵,黄大人这回竟是思如泉涌,提笔便写下了一篇奖饰武平县不向朝廷要钱、不向百姓剥削便能在县外武溪清沙除淤,以减少洪灾伤害的《武平县重修武溪记》。

桓凌看了宋时一眼, 点头应道:“这是下官分内之事, 自当经心极力, 不负大人嘱托。”

提及吏部大计, 大计也近在面前了。从福建到京里,快的也要赶两个月, 现在已进了十月, 来岁正月就要朝觐,福建省高低主官与首级官此时便该筹办出行。

桓凌写的就含蓄多了,只一句“有豪强越讼于御史黄公前,公遂至县巡按,月余而豪强清,民气咸平”。

他便指着山说:“上面不远便是前朝李忠定公所建的读书堂,李公特为此堂赋诗曰:‘灵洞山清仙可访,南岩古木佛同居。公余问佛寻仙了,博得工夫剩读书’。固然读书堂烧毁已久,倒是敝县驰名的景色之一,县里林泉社常在此处结社作诗,倒把读书堂打扫得干清干净,门窗齐备,我们带着垫子便可出来歇息。”

这立名是要别人晓得他的厚德,主动替他立名才好,哪儿有本身带着部属和部属的儿子写文章夸本身的?

能到武平县巡查的钦差黄大人,还会有谁?

民夫当中,有很多身形暄软,一看就不像经常干活的农户的。往年这些人在大户阴庇下甚么都不消干,本年他们头顶的大树倒了,县里又不准他们出银子顶瑶役,这些人终究要体味一把劳役的辛苦了。

宋时忙又替父亲谦善了几句,桓凌也说:“若非黄大人做主,追索那些大户欠的赋税,武平县现在刚受过洪灾,那里有银子修得起河工?我们要作诗文志此气象,就该重新记下大人弹压豪强、为百姓作主的善政,建碑亭于此,长记大人之德。”

恒凌怔了怔,只说:“你我之间,何必送来送去的……那便我抄的送与黄大人,你抄的那本给我便是了。这些架子对支出来的不好送人,就拿给匠人雕版用吧。”

宋时也看向那些人,含笑答道:“恰是。门生记得,阿谁几肥白的就是林、徐两家的管事、庄头一流人物。若非垂白叟亲断这些案子,凭家父一地县令之力,还何如不得他们呢。”

巡按大人既然来了,他们两个也不能扔下上官自顾自地干活,便把鱼鳞册交给书吏, 陪黄大人体察民情。入冬以后没甚么农活, 乡民们大多聚在洞元旁观病、看百戏、听人科普农业知识,只偶尔见远处旱田里有人侍弄冬小麦,直走到溪边才看到有人在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