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305|第 305 章

305|第 305 章[第2页/共5页]

“只传闻杂交水稻, 哪想到种稻还要用这比给人做的药还贵重的神药。怪道平凡人年年种稻, 好的也只够收二石谷,两位皇亲当年在陕西就能种出四五石的嘉禾呢。”

来传旨的内侍不由叹道:“这划一劲儿可比得咱家在皇庄上见的尝试室了, 谁敢信是外省一个府城办起来的?”

到当时候,能有大量有科学素养的学者,工厂、当代化农业昌隆起来,普通人都吃穿不愁,能送得起孩子读书……如许的天下和后代能有多大辨别?

天使们来此宣旨时, 但能见着一群穿戴划一的淡蓝色棉布直身的学子在房内繁忙。人手中持的不是精洁的试管, 便是盛着洁白的试剂的烧瓶, 令人一见便心生好感。

京里来的天使们赶到吉安府援助的“桓宋理学尝试室”时, 最早一批放线菌菌种才刚从砂土管移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可惜不能请天使们亲眼一睹此药下在稻田中的验效,因为他们在这里种下的水稻都不生纹枯病。

“不愧是两位皇亲筹办起的尝试室, 在京在外都是一样精美。”

世人欣喜与神驰中,周员外与张寺人乘上船回京复命。留下的钦差亦不肯闲坐,纷繁换上他们的尝试服,带上包头软帽,进到尝试室……也就是看看、问问,上手摸摸不打紧的仪器,拿着拍照机拍几张照片。

起码得超越个五百年汗青过程吧?

圣上之意,怕是不久还要开恩科,选农官。能考上的也有七品官身,不差于进士,今后另有升迁入朝的通途。

宋时自傲地说:“岂止现在是乱世,今后代代都是乱世,只会比本日更好。”

当年王阳明的心学为甚么最后仍败于程朱理学,没能成为国粹?

宋桓二人听他们说话都听得口干舌燥,好轻易见钦差们豪情退去, 赶紧承诺道:“正该如此。院里已经遣人预备下香案了,我们先请出圣旨,接旨以后再观光。”

两名内官极有眼色地上前扶起他们,笑着说:“这些门生还该多谢恩师,幸有两位大人不肯私藏,将这保国□□的本领教给他们,不然他们也难擎受这份恩情。”

这下倒好,两位大人荷圣恩而还京,进京时又奉上能治稻麦病的良药酬谢皇恩,岂不又是一桩足以传世的嘉话?

管他是甚么病,归正宋三元能治,今后粮食又该更充足了!

内官们满面堆笑,“皇亲”二字不离口, 不待宣旨便将圣上的态度都传达出来。

他师兄听师弟抱怨了几句谨慎思,忍俊不由,伸手抓住他曾经写稿子写得发酸的手腕,细细揉捻。

嗯?莫非他当时候不该烧玻璃、烧水泥,建农家肥工厂?

来观光的天使又是震惊又是厌恨,不由离培养皿远了几步,不肯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