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86|看下作话

286|看下作话[第1页/共8页]

也就是一个大义灭亲的桓凌了!

可那也该是桓凌去官——三元落第可比平常的二甲前十值钱多了!

那两个孩子为的是到各地勘察矿产,兴产业,弄化肥,将大郑境内都弄成汉中府那样才要去官。你一个阁老、尚书,在位时能匡衡天下,回籍后只得写写书、教教弟子,去官有何意义?

他是当朝阁老,户部尚书,写出的奏章和御史弹章分量自不成同日而语。就连桓凌这位太子姻亲也远及不上他。

但在翰林、都察二院中,却有两个本该与同僚普通忙着草拟圣旨、监察百官的人悄悄地放松了对本身的要求,不但不加班加点投入事情,反而提交上了两封请辞的折子。

何况宋时也不是因为嫁了桓凌才要去官的,是他想要去官,桓凌陪着他请辞,趁便上一道本劝谏天子少任外戚才是。

他们连送行的酒宴都来不及购置,先回值房写起了弹章。桓凌写得还客气些,只以本身为例讽谏天子,别的御史弹劾起人来却更锋利,上引汉唐外戚祸国之例,下将马尚书任用私家,害得大郑边关屡遭虏祸之事再拉出来抨击一遍。

就算辞职,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父母早亡,祖父膝下又有伯父与两位堂兄弟照顾,不能像宋时那样以孝道为名请辞。故而他干脆以本身去官这件事为兵刃,像当初请命去梭巡边关武备普通,一把冷刀插向很多正借皇亲之名,享外戚之势的权臣。

现在终究擒其领袖、断其祸端, 将其王室以下全数押送回京。当中挟裹着的,被虏寇掳去多年的边城百姓终究得以回到关内,或许还能带着父母亲朋的骨殖回籍间葬,以慰其在天之灵。

他是鲁王妃的祖父,但鲁王已出镇泰安,他这皇室姻亲的身份实在不会碍着他在内阁做事。且他数十年兢兢业业,功绩卓著,任谁弹劾也弹劾不倒他,亦没有人敢上本弹劾这位阁老。

的确想想就叫民气寒。

然后便是设坛祭奠, 封狼居胥。

西北大胜之喜顷刻间便赛过了诸王离朝的哀痛。

马尚书一家之前遇大赦回籍,挂了虚衔,却也不能回京,更不能亲身回击这些弹劾他的文章。但他是太子的外祖,比起本就只是四品出身,在朝中毫无存在感的国丈更堪为皇亲国戚的标杆。

他父皇听得又高傲又后怕,想经验他不该以身犯险,又不舍得让儿子在众臣面前失了脸面,便将教子之事推后,只夸他胆小心细,寻宝有功,不负父皇的等候。

新泰廿九年正月, 天子令鲁王就藩泰安,并从鲁王始, 诏令已结婚开府的诸王各自出京。

只不过这黜抑外戚之事迁连很多,圣上有所踌躇,一时不作批复罢了。

就算那处所是宋三元亲手建成天下名城的就不可。他要选处所就藩,定然是去他亲手打下的草原重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