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62|第 262 章

262|第 262 章[第2页/共4页]

再往东走, 便是黄河了。

炉里烤着本地闻名特产,黄河大鲤鱼。

这里是边关苦寒之地,畴前朝廷还没夺回河套时几近就是边城,想不到精力文明扶植搞得这么好啊!

好好好!先做一本《报国集》,等他们从凉城返来,再结诗稿,还要请宋三元出《报国集续编》《报国集再编》!

他禁得住,元县令却有些禁不住。故意让下人挑挑有题目的文章,可他又不是一辈子住在府谷衙门里不走了,只怕他分开后买了报纸,瞥见甚么东西,还是要记在本身头上。

把这报纸对半儿一翻,入眼就是占了双行的大字题目――“宋太守千里送桓郎”。

他咬一咬牙,叫人把报纸原样拿来,低头向宋时认错:“我们这里是边疆之地,百姓稀见大义,读书人也才学陋劣,有些不是的处所,万望大人看在他们幼年无知的份上宽宥一二。”

“桓大人这一去又有汉中卫兵士庇护,又有归降部族带路,不会出事的。大人不必过分担忧。”

更首要的是,陕北各地有丰富的石油和煤矿资本,另有别的甚么矿产他还得再查查,能操纵的都操纵起来。汉中经济园的树模效应已经起来了,京里又有朝廷办的、三皇子魏王亲身主持的经济园,各地天然也都师法,只是师法的不敷公道,他这一趟恰好都指导一遍。

他身后只剩几名随行的保护,看他站在河边太久,吹着冷硬的风,怕他一个文弱官员冻病了,便上来劝他早些归去。

宋时不能再送,便叫人在黄河边铺设茵毯, 为桓凌与使团世人、同业将士置酒送行。

他自从办了黉舍,做了讲学名流,更加珍惜羽毛,诗词、文章不颠末三审四修毫不公开颁发。固然不能与同僚共抒出塞情有些遗憾,但也不但是在诗文里写出来的,能叫他师兄晓得也就够了。

只要故意,游标卡尺也能是鸳鸯尺,这里的黄河鲤鱼实在也可以是比目鱼。

这里就已是黄土高原, 纬度既高、海拔也高, 早早地各处结霜, 朝来寒露满地, 压着枯黄稀少的秋草, 高坡下便是彭湃奔腾的黄河, 景色绚丽而萧索。

他们俩撕着吃了半条鱼,中间作诗文的天使们也被这香气勾得厚着脸皮上来讨要。这类烧烤必然是要本身烤着吃才成心趣,桓凌本身享用了这份野趣,也珍惜部属,不忍心让他们落空自烤自吃之乐,指着炉子和中间腌在盆里的鱼,叫他们本身去弄。

宋时做知府时, 每次都只能在府城外十里二十里处目送桓凌的身影远去,这回终究能够远送, 便一起送到了黄河岸边的府谷县。

不过宋时技术谙练,不消人帮,从挑鱼到吃鱼一手就能包办。别人围着厨子,他们俩独占一个烤炉;别人刚学会翻面刷汁的技术,他们就已经撕完了一条鱼,下一条也在火上收回噼啪轻响,逸出焦香;别人终究吃上了烤鱼,他们早已经放下鱼肉,就吃本地特产的海红果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