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60|第 260 章

260|第 260 章[第2页/共4页]

到了凉城……

他们这一队又是官又是兵的,那些庄户竟也不大怕他们,另有小孩远远地朝官道尖叫着甚么。

如何,如何这些人越叫声音越大了?当着官军的面还敢喧华,不会是赶上贼了吧?

买买买!备备备!

诶,到了凉城就有上好的蒙古马了!

如果不出国,光备下衣裳、药品就够了,现在倒是要深切草原,不知半途赶上甚么人,也不知去招安的部族愿不肯意归附呢。

固然这纱巾在外头是以“三元巾”“侍郎巾”“御史巾”的名字传播开来,其根原在于一名三元魁首、一名兵部右侍兼巡抚、一个御史都恋慕此巾,别人想沾沾文气、官运的更多,但也无毛病桓凌拥戴他:“是我们时官儿禀天时而生,长得好,天然穿戴甚么都都雅,别人见了都要学。”

宋时哀伤得咬牙切齿。

坐在上首的孙员外掀了帘子,车里几位莞弱文官也都悍然迸收回惊人力量,缓慢地挤到门前,看向车前那两道身影――

别说是戴个纱巾,就是穿戴他们后代人那种没襟没袖的紧瘦短衣短裤,搁他这个“前人”眼里也是一等一的都雅。

宋时对劲地点了点头:“纱巾也行,要不带个幕篱,比纱巾透气,顶上戴个带檐的草帽还能遮阳。”

从汉中北上颠末凤翔、庆阳、延安,从盆地到平原再到黄土高原,一起看尽各色景色。刚出门时见的多是汉中盆地沃里,门路两旁都是一眼望不尽边的金色稻田,田间穿越着短衣粗褐,却可见笑容,不见愁苦的农户。

那些虏酋或许目光高,要许封、要大郑帮他们夺甚么权的,他们身边的妻妾宠奴却能被这些小东西打动。

并且路途短,时候并不短。

车还是用钢轮胶带的车,现在气候已经不过份的热了,草原上又没有铁钉之类的东西,能够带几个充气轮胎。草原上空中软,用这类空心胶轮胎比铁包木的轮胎好走,不轻易陷进软泥里推不出来。

九分之一的观点是甚么?

当然,那些马仍算是牧民的私产,他们大郑使团必定不能白拿牧民的东西,那就再带些银钱、丝帛铁器换……

幕篱多是女子戴,纱巾倒是自从在汉中鼓起来,各地名流都学着戴,他们戴纱巾出去脸上更有光彩。

宋时先从桓凌院里清算了全套的纯羊毛毛衣、外相打底军大衣、真鸭鹅绒的羽绒服之类御寒保暖的衣裳和靴帽配饰。回到知府院子里翻了翻,竟另有几套做好了就留在那边没穿用过的,干脆也带了过来。

此行往东北走,一起上传闻杨大人还修了些硬质的水泥路,用胶胎也合适。再打些软胶马掌,马在水泥路上跑得短长了会伤骨头,用胶垫垫着缓冲一下就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