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26|第 226 章

226|第 226 章[第2页/共4页]

而宋时上任后第一年便献了嘉禾瑞麦,第二年又将种嘉谷之法传遍府治。三年考满之际, 不但他们汉中府缴清了三年足额的赋税, 更连周遭诸府、陕西镇、榆林镇等军镇都受惠于其肥料,解抵京中的税银依时足额,给户部减缓了多少困难。

他这位皇兄鄙人头一贯循分守己,平常尽管过问军中粮草军器之缺,偶然居中调剂些粮草、砖石、石灰之类,也不见他再三上书哀告回朝。如此看来皇长孙能养在宫中,不过因为平常皇子无端不出京,他那两位皇兄皇嫂虽去汉中,却不能有就藩之名,故须留个皇孙在都城王府里。这么一个小孩子又不能叫妾室孤身养大,故而父皇才会动念将他收养在宫中。

他恰是为了给天下官员做表率,为了让宋时做起真正能利国利民的奇迹,故此按着本身的门生不准升迁。

张阁老神采如常,淡然越班而出,向圣上、向满朝被两位皇子挑起猎奇心的人解释道:“宋时才在任上一年,考成虽好,却也不必然要立即升等。

在宫中也是在贤妃膝下,不是正宫皇后膝下。

不幸他长兄的位置叫这到处拟学长兄的弟弟占了去,连都城都不能回,怎不叫他看着肉痛。

此中石料矿几近不收税,但凭那一座黄铁矿所出,一年榷税竟也有两千八百两银。

他这些年经常叫人到汉中偷看偷学宋时髦产业的手腕,也晓得他大哥的近况。

多管是官门生能对付得提学考核,每年能考出十几个举子就够了。似宋知府如许肯本身办黉舍、讲授生,自办的黉舍里竟还能教出三名进士、同进士的能吏,在处所官里跟他进上的吉祥一样奇怪。

正在礼部担负重担的齐王殿下向来体贴宋时,最见不得这等贤达明珠蒙尘,暗里与表兄魏国公世子议道:“莫非父皇是不想让我皇兄的人回京了?吏部天官但是宋三元的座师,不成能他压着自家弟子不准还京啊……”

却不知吏部为何压下他的档案不放?

两位皇子的目光交汇到吏尚张阁老身上,连天子也顺着他们的目光看了一眼,却未曾问出话来。

现在他三弟靠着师法宋时髦起了产业园,赚了些银子,养了些衣食无着的穷户,在京中的名誉日隆,在朝臣间也能被称一声“贤王”……

他真情透露地叹了几声,微微躬背低头,目光落在空中,将一个为了国度大治不吝捐躯门生升迁出息的教员的心态展露得淋漓尽致。

想到那位进宫年余,才站稳脚根便要凭着皇后册宝弄权,欲将办理六宫之权从他母妃手中夺去的小皇后,齐王的脸微微沉下,沉吟道:“宋三元既不能回京,那也只能说他眼下合该有这段磋磨吧。罢了,现在京里我那好弟弟也做起产业,历练出了人才,只怕宋三元与我那兄长再难有回京的由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