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224|第 224 章

224|第 224 章[第2页/共4页]

临时只能靠指导全社会向学民风,鼓吹读书的好处了。等他下任肯定留在汉中,再考虑建女子黉舍的题目。

那不必然。本年扫盲班开的未几,只要各工厂、商店强迫扫盲,乡里管得不那么严。不过一家起码有个识字的,家里人也可自教自学,或与朋友、乡里互帮互教……到来岁夏季扫盲班再开了。

下属要考查, 宋时天然要极力揭示出本县文教的大好民风, 当场便叫人买了两份报纸给带领们核阅。

这些生员公然不负他最后见着的、在文庙中一心扑在经义上的印象,晓得经义,文笔堪夸。一等二等的考生限于定员不能多取,但乘下的几近满是三等,四等考生极少,五等的几近便取不出来了!

提及来妇女扫盲也是困难,只要经济园、城内纺织厂、绣厂、养济院等地做工的劳动妇女才气构造起正式学习。至于那些养在深闺的蜜斯、给人家做奴婢的小女人,若家长不准她们读书,当局也没甚么强迫手腕。

是这么个说法……

宋时有些烦恼地揉了揉太阳穴,耳边仿佛听着杨大人在说甚么,却没听清字眼儿,一时有些愣怔。

他这个提学官要与本地官员避嫌,连拂尘宴都没吃,便孤身住进学庙临建的衙门,出题考核童生和在校生员。

宋时便拿他本身的经历作例子解释道:“并非要改历法,只是中国之大,虽节候不异,南北地气差别却极大。仅这陕西一地,汉中府再过不久便可开端拌种、育秧了,大人在榆林时只怕还是雪满雕弓吧?”

底下还配着南郑县与全府前七日温度、风雨气候之征。此中南郑县报得最详细,府治与四郊的气象别离列出,还印上了当日凌晨的气温。

桓凌在他身边,便天然地接过了杨巡抚问的那句“何谓扫盲”,替他答道:“这是说人不识字,观书而不识,有目如盲,是为文盲。宋知府在汉中办夏季蒙学班教百姓识字,便是扫灭文盲,处所上便都是知书识礼之人了。”

却不知是本地墨客、举子还是学官所作。

“汉中府汉下便有如此诗,本年宋知府的考核,本官心中已有筹算了。”

宋时四月初便告三年俸满,他到当时已在外府提考, 来往寄考语也费事, 恰好借此机遇考查本地学政,直接出了考语交给巡按杨大人。

“奇才天挺、德器少成,法纪作四方榜样……”

金提学是不会“点赞”这么个先进技术的,他直接夸道:“宋知府此举大善。难怪入城以来每见百姓温良恭俭、言语、去处彬彬有礼,皆是你府里教养之功。”

同业来的杨巡抚倒更存眷民生大计, 低头翻着前两版农业版内容,对着其上各种农业知识冷静点头。此中农时一节正应被骗前季候,却又与旧时农谚不全不异,而是计日均温度、每日光照时长, 另有一套安排农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