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63|第 163 章

163|第 163 章[第2页/共4页]

本来该给工人配个护目镜更好,可市道上平板玻璃卖得太贵,园区里的高温玻璃窑还没砌完耐火砖,一时半会儿不能投入利用,大师只得先用纱巾顶顶。

但这昏黄又有昏黄的妙处。

杨公回望身后已看不甚清楚的水车等物,与那不管远近皆能见其直冲云天的烟柱,淡淡应道:“我等一身风尘,如何能独自求见,天然要在城外沐浴换衣一番,等待传唤。”

汉水奔腾不息,人立在船中,却如见两岸山川来迎人。而那数道烟柱,与烟柱下庞大的水车、水碓也垂垂映入眼中,碎石的霹雷巨响与脚下水声异化入耳,震得人劈面开口都听不清话音。

船上的客人听了这动静都感觉新奇,争相诘问那些划子船长:“那‘经济中间’是甚么,里头建的是甚么作坊,怎地有那些高大的烟柱?汉中知府收留那些流民,不怕供不上口粮吗?”

莫非他是筹算以汉中一地经济陕西,亦或经济九边,乃至经济天下?

族田的产出原是供一族后辈读书的。现在张家正盼着把后辈们送到宋大人的书院里读书,传闻他想划三分水田做尝试田,族长岂止没有贰言,的确与有荣焉,还到府衙劈面拜见,请宋大人多划几亩地出去。

那处地在汉水河谷四周,是本地一户大族张氏的族田。

那里要得那么长时候!如果跟平凡人家盖屋子普通吃力,还算得甚么神仙中人?

洋县所出黑米是进上的佳构, 南郑、城固县固然也有黑米, 但因水土前提、种植技术分歧,质量必定有所不同。他先弄点原生态的黑米秧苗来试着种植,将来一步步试着与本县黑米杂交, 看看能不能选育出合适本地种植、质量又更好的新种类。

南郑县就在府治附廓, 正式采土样、植株样本的时候宋时也偶尔跟去看看, 其他各县就只要按着调查表做调研, 派衙差下去汇集土样和各种类的粮食、蔬果样本。

水稻基肥以氮磷钾为主,现在氮肥还是以农家肥为主,钾肥则是制作高锰酸钾工艺前期用草木灰色提炼出来的精制氯化钾结晶。而磷肥则是用露台山产出的磷块岩——他的经济园区里已经装上了水碓,能够借用水力大量冲压粉碎磷块岩作磷肥了。

汉江边江水吼怒,水碓碎石的声音异化在江流喧闹中,远远传出数里。中间建的石灰、水泥窑阴干多日,也要开窑烧炼,烟道顶上冒出高高的烟柱,随风斜曳出去。

青衫儒士抚须不语。

此中南郑县就在他白叟家眼皮底下, 挑出来的尝试田他都要没事去看两眼;另有一个洋县因特产进上的黑米、香米、寸米, 也是宋大人重点关照之处。

一名神容清矍的青衫儒士站在船头,听着前面嗡声群情,双目聚焦汉水绝顶,两道玄色烟柱冲天而起之处。他身后一名稍稍年青些的儒生也望向那烟柱,感慨道:“这位宋状元真是走到那里就出风头出到那里,也不知这经济园中究竟有甚么过人之处,让他生出能养得起陕北诸府流民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