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53|第 153 章

153|第 153 章[第2页/共5页]

如此折腾了一通,比及这两位老爷到二堂上,程经历都已经看完了那纸报价单。待他们和知府大人见过礼,便借着上前行李的机遇申明原因,给二位上官吃了颗放心丸。

那他本身是否也有个甚么本年打算要讲?

并且宋大人是个别恤部属的人,开个会又是送纸又是给印文书又是给他拿水晶镜,毫不是个苛待部属的人。将来那耐火砖真有效果,不说府中高低能分润多少银钱,只要汉中府献上佳品、得了上意,他们做佐贰官的岂能没半分好处?

赵同知放松地笑了笑:“此事大人做主便是。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人见地高卓,做事必有事理,我等皆愿服从。”

他们初听人传话时,都觉得府尊要谈的是他们本年做事的打算,寻师爷的寻师爷,唤文书的唤文书,赶着拿了府尊大人要的“打算书”,好带到堂上开会。

本来如此,这算甚么大事。

哪个做外官的没有些私心、不养些私家呢!宋大人公然是个不识人间炊火的翰林出身,本身不贪权、不爱财,唯贤是举,也要拉着大伙儿一块儿做神仙?

本来按宦海的端方,这类采办的功德都是知府安排亲信,或是他们要安插甚么人上去,也得分润些好处给同僚。但是这位大老爷倒是任人唯贤到了极处,凡提名的,都要详审经历,还要叫人上堂朝朝相、问问话……

苑通判擦着在屋里口试时羞臊出的一头汗,连连点头:“我看我们大人只是用人严格些,之前查出那些亏空他不是也没说甚么,替我们承担下来了么?开会时丢脸便丢脸,归正只是我们四人之间见着,又未曾丢到外人面前。”

宋时却摇了点头,领他们到外堂坐下,放下质料端庄开起会来:“三位贤兄信赖我,万事肯任由我自专,本官深感此情。但私交归私交,公事却还要公办,我本日买煤膏的银子虽少,却不是买一回便得的,今后还要常买。乃至要在我们府城外开个煤炭场专炼铁炭,自取煤膏与炭,故此须得与三位贤兄分辩清楚――

三位大人听得心旌摇摆,恨不得立即挑人去沔县买回几千斤煤膏,做出耐火砖来。

程经历虽不晓得一个煤膏能干系甚么民生,但宋大人身为一府之长,想甚么干甚么,做部属的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他很有眼色地替宋时叮咛门子去请二老爷三老爷,本身就从中间捡了个锦杌坐下,与宋府尊一道听那侯管事汇报。

这场会开得非常熬人,比及宋大人终究挑出了个会计帐、笔墨好、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胡书办交托大事,三位陪座的大人也都累得有些气虚出汗。待出了正院,回想起方才那场会,真是又耻辱又后怕: